我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怏怏不乐。每当我打开WORD文档敲上了几个字后就显得心烦意乱,很难写下去,随即便按住删除键将刚刚敲上的几个字逐字删去。
有些人就会纳闷了,你一个24岁的年轻小伙子为何会怏怏不乐?太矫情了吧。作为一个写作者,必须保持一点感性。我的怏怏不乐正是来源于对待文字的感性。
两个月前,我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文字这种东西,不管执笔者的起初三观如何正,初心如何单纯,写到最后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引导大众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途径还好,引导到错误的途径就是人类的灾难。”细想一下,我不就有这种倾向吗?
我最为喜爱的一位作者说过:“所有的写作者都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应当给在都市的饮食男女一些慰藉。”
每个时代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就从我开始接触书籍说起吧,最先开始是属于郭敬明那一类的“青春疼痛文学”。这一类的文学之所以会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主要是抓住了当时青少年的心态,每句每段都在述说自己的青春是多么痛苦,是多么迷茫。无论痛苦或者迷茫,人终究会长大,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会害羞吧。然后就出现了所谓的“心灵鸡汤”,诸如“告诉自己我能行”;“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类的话不绝于耳,更有甚者已然入魔,早上起床后富有感情地大喊三次,晚上睡觉前也富有感情地大喊三次。不得不说,这类的文字确实正能量满满,却过于超脱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反鸡汤”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就是泼冷水,如:“悬崖边插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不试着飞一下,怎么能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雄鹰呢?’,于是,多只鸡葬身悬崖。原来这块牌子是黄鼠狼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到鸡肉。”就是从这里开始,大众的思想逐渐偏向现实,偏向理性。
进入到快节奏的生活后,一些人连三四百个字都觉得长。一个好的标题就成了吸引阅读量的关键,这时候就出现了“标题党”。他们的主要行为就是将标题严重夸张,内容通常与标题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记得有一段相声说的是把《水浒传》改名为《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销售会非常的火爆。假如看见一标题为《一娘们整容三次均失败,最后被乱棍打死》,内容有可能是《三打白骨精》;又看见《震撼天地——孝顺女为父从军甘当魔鬼女大兵》,搞不好是《花木兰》……
社会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人们的需求也上升了。女性群体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被残害最为严重的群体,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当地习俗”贬低女性。于是一些女权主义者就站了出来。
这里不得不说到一个人,咪蒙,1976年出生,山东大学文学硕士,《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首席编辑。她前几年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短短几年就拥有了500万的订阅量,每篇推文都是100多万的阅读量。那么她的文章为什么这么吸引人?据数据分析,关注她的粉丝85%是女性。她的推文内容谈论最高的话题是男女关系,其中“吵架”“出轨”等负面现象的词语频繁出现。很多女性读者在她的引导下开始站在了男性的对立面,产生了女尊男卑的思想,对“女权主义”进行歪曲理解。无论她的初心是否是想煽动女性读者,她的这种引导给社会带来的绝对是不好的因素。
此文开头我说过,我也有这种倾向。我提笔的初心一部分当然是为了挣碗饭吃,再一部分是想借一纸文章与我的父母说说心里话。可逐渐发现我有意无意地在想引导看到我文章的年轻人改变对待父母的态度。虽然我一直保持着理智,绝不会触碰孝义底线。但对于一些读者的理解程度是无法左右的。这就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现象。
我所理解的好文章,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章,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不容偏差的文章,是怀着一颗赤诚初心的文章。
(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为“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
编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