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人生四喜,家喻户晓。可每“喜”后面缀两个字,则美事顿消成杯具(悲剧),足可见指代丰富的汉语言文字无与伦比之魔力——魅力!
上眼看吧:久旱逢甘霖——几滴;他乡遇故知——情敌;洞房花烛夜——隔壁……
且慢,这洞房花烛夜——隔壁,有了新版本:丑戏。
此话怎讲?
(音乐起)德国古典音乐大师瓦格纳所作之《婚礼进行曲》,好庄重!
[长镜头]
人生第一美,洞房花烛夜。偏偏“福兮祸所伏”,最美处上演了一出丑戏:正月初七(22日),江苏盐城一大酒店举行婚礼,大庭广众之中,公公强吻儿媳妇……
[特写一]
新娘泪痕“花”了彩妆。女儿平生最风光时——大婚,最漂亮处——婚礼,你是鲜花簇拥的“领衔主演”,你是“百臣山呼”的女王哦!最风光处遭遇最尴尬,你也是醉了……
——公公有没有酡颜?你是酒精刺激肾上腺,真醉了?连连“后悔”,犹未为晚吧……
[特写二]
现场自然一片哗然,旋即有叫好声响起。盐城人:叫好是因为当地结婚,有闹喜公公和新儿媳的惯例。
——婚礼主持:此事为当地传统闹婚习俗引发,这种风气由来已久……
[画外音]
翻开问世整整170年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24日在伦敦首版),开头一句名言,流传至今:“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与此“异曲同工”,目下,一条辫子,封建迷信意识的大辫子,仍在华夏大地甩来甩去!
这条辫子,又粗又长的辫子,传承、“流芳”(散着民俗的腐化气味)了多少年?
[远景]
中国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涵盖从说媒至迎亲全过程。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之后,就是闹洞房了。
古代的婚闹习俗源自汉,于唐宋明清皆盛行哩。泛大江南北,婚礼处处闹,江南乡村更将闹洞房节目,称为“戏妇”,明朝叫“谑亲”,著一“戏”字一“谑”字,境界全开,那就不仅是戏谑逗闹,唱荤段子了吧!便是《辞源》也收了“戏妇”条目。
[画外音]
俱往矣!而今,那又粗又长的辫子你留没留?确乎,闹洞房在大城小城里已几近绝迹,但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婚闹的看法回归"越闹越热闹"传统。甚至将婚礼易为了盛大的派对,又揉进了夜店的狂欢因子。钱烧得有些人忘乎所以,婚闹也升级,“三天不分大小”的陋习,便有了折腾公公与新娘的“审丑戏”,打造成一种无节制、无下限的集体狂欢。闹得够嗨的?丑死了!丑死了!
[近景]
新娘毕竟是“领衔”,风头不可损,公公戏儿媳只是一些地方的“奇葩”,更多的地方“祸水东引”,给谁?伴娘。于是,源自欧洲的伴娘“舶来”了。闹伴娘变成闹新娘的替代版,今天看到的婚闹丑闻大部分都是来自这一“替身”,新娘风光无限,而伴娘则危机四伏,遂成一“高危”职务,甚至遭遇“很黄很暴力”,肇事者便要蹲笆篱。这个有没有?
[画外音一]
眼前,那又粗又长的辫子似乎仍在你脑后飘?置此情境,灵与肉如何能“和平共处”?荷尔蒙(激素)最易冲破“牢笼”了!封建陋习衍化为种种闹婚丑戏,真是害人害已,真该为大众所不齿哩!
[画外音二]
婚礼闹的“导演”(西北腔):别总盯着饿(我)们,用那些老老年的陈词滥调。新时代了,来点新词嘛……
[画外音三]
好啊,一听你“饿”“饿”的,就知道你忒匮乏精神食粮,那就给你这20世纪的“碗”,盛点21世纪的“饭菜”。
[特效伴音]
按社会学之说,人人心中住有上帝,同时住着一个魔鬼。人性固有佛性的一层,亦有动物性的一层。在你投身婚闹丑戏那一刻,便是“魔鬼”冲动而出吧!众人围观,越“黄”越嗨,展示的不正是动物性的一面?满足一种征服欲(雄对雌),一种统治权威(长对幼,主对奴)?此处正可谓“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同时最圣洁最龌龊……”
[特写]
“公公强吻儿媳”,一事震中外,影响规模堪称历年之最。此正其时也!衮衮诸公,不可以封建习俗为挡箭牌,该剪掉那散发着腐朽气味、又粗又长的辫子了!
(作者为辽宁省杂文学会会长、《辽宁杂文家》主编、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八部文集)
编辑:杨东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