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和假话本以客观事实为标准,应该很容易分清,但跟好话歹话一搅和就难免“假作真来真亦假”了。盖因好话歹话依个人的主观好恶而定,各人的主观感受不同,好歹标准便迥异。一片至诚的肺腑之言,很可能被视作歹话;出于私心的花言巧语,却往往被奉为好话。
2003年召开两会时发生了非典,4月3日,卫生部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北京市只有12例非典,死亡3例。中国的非典已得到有效控制。”他还热诚地表示:“欢迎大家到中国来旅游,洽谈生意,我保证大家的安全,戴不戴口罩都是安全的。”
301医院普外科的退休医生蒋彦永听后忧心忡忡。他知道仅301等3个医院就收治了100多例确诊和疑似非典病人,已经死亡9人。此病传染力极强,302医院接收病人后就有10余位医生护士染病。鉴于卫生部规定了为确保开好两会,对非典严格保密的纪律,蒋于4月4日给中央4台和凤凰卫视发E-mail反映了实情。随后几天他没有得到任何回音,却有数十家境外媒体打来电话采访,引起了世卫组织的关注。
紧接着医院领导两次到家找他,批评他违背了有关纪律,今后再不要同外媒接触。他表示原先不知道有此规定,并向院领导和卫生部建议,撤换卫生部领导,组织改建一些医院,集中收治病人。4月20日,卫生部走马换将,并确认北京共确诊非典病例339例,疑似病例402人。北京市与卫生部紧密配合,加大了隔离和集中收治力度,好歹制止了非典的蔓延。
当其时,卫生部长的假话也是为了避免社会恐慌、确保两会顺利召开,满满的“正能量”(那时此词尚未流行)。自然也少不了一点点私心——不给自己的辖区抹黑。蒋彦永的真话则不合时宜,颇有抹黑之嫌——从北京到全国都出现了一定的紧张空气,好在最后病魔被击退大家得了安宁,两会亦如期进行。试想按照不戴口罩可以随意进出北京的意见,非典的蔓延将会是什么局面。
2010年又逢两会,山西疫苗事件炸锅了,卫生部明确表态要“一查到底”。过后,记者王克勤通过《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签发这篇报道的总编辑包月阳反被撤职。次年,王克勤所在的《中国经济时报》调查部被解散,王也被迫离职。记者和编辑说的既是真话也是好话,但在金钱和权势眼里,这些话虽不是假话也是歹话,因为它危及到了他们的钱包和权威。2016年,一篇《疫苗之殇》被“打假英雄”方舟子等群起而攻之,再一次将严重的疫苗问题掩盖过去。
蒋彦永比较走运,他的同事都心知肚明,连卫生部退休的领导也支持他,批评他的领导只是奉命销差罢了。2004年,他荣获亚洲的“诺贝尔奖”——菲律宾麦格塞塞“公共服务奖”,获奖理由是:“勇于揭露SARS疫症真相,从而拯救了无数生命。”王克勤、包月阳却因揭露疫苗真相获咎。王克勤离岗后曾预言:“山西疫苗案不了了之,山东及全国必出问题。”果然,“一查到底”杳如黄鹤,疫苗问题、假药问题真是“前度刘郎今又来”了,全国的孩子和病人都跟着吞咽苦果。恰恰山东使用的问题疫苗最多,山东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管理所所长诚惶诚恐试图自杀——或许高俊芳数亿的公关费也买过他的假话好话吧。
我们屡受假话之害,无非是摒弃了判别真假的客观标准,而把主观感受的好歹置于了首位。阿谀之徒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大进谗言,以致真话难于立足。近日网上有人指责食堂饭菜高价难吃、有访民吐槽发照片、有教师质疑捐款,一一被行政拘留,有的还并处罚金。这些事都不难查清真假,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动用权势施压呢!堵塞了真话渠道,何从识别好歹?《人民日报》就“吐槽食堂招致拘留事件”发表评论说:我们在静待真相的同时,也应该多达成一些价值共识,即尊重老百姓发声的权利,多一些说理的机会,有可供吐槽的多元化平台。
蒋彦永当年向领导说的话依然值得警示:“我们国家过去因为说假话吃的亏太多了,希望你们今后也尽量能说真话。”
听话者也要先鉴别真假,再论好歹哟!
2018/8/3于上海南箐园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刘项还是要读书》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一等奖,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杨东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