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荆条除刺”理论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1-3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王权、皇权是个香饽饽,大家看到宝座上的国王、皇帝声色犬马、颐指气使、风光无限,都觉得“大丈夫当如是也”,一些自命不凡者则想取而代之。宝座之主也深知坐的是火山口,受到千夫所指、万众垂涎。从事这一高危工种,必须枪打出头鸟、铲除刺儿头,才能巩固位子保证人身安全。

  新建的王朝大都收拾了自己的对手,似乎天下再无敌手。但回头一望,虎视眈眈的还不乏其人。那些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良将个个能力非凡,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江山打不下来。他们都熟悉革命套路,既能帮自己夺位,也就会帮他人来夺位,甚至径直为他自己夺位。做贼的防贼,潜在对手不可不防。

  功臣良将们出生入死,本想同主公共享荣华富贵,哪知患难可同、富贵难共。其中的聪明者如范蠡领悟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及时退出庙堂带着美人泛舟五湖去了。文种舍不得丞相的官帽,结果被勾践赐剑自刎而死。勾践说话很直白:“你当初给我出了7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了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4条在你那里,你用这4条去地下帮寡人的先王打败吴国的先王吧!”汉朝的张良也聪明无比,刘邦上位后他立马委托神仙跟赤松子跑了。“韩信以盖世之功,进退无以自明”,竟被刘吕夷灭了三族。

  开国君主中也有开明之人。李世民跟随父亲夺了天下后,就心胸宽阔敢于起用敌营的魏征等人,还把24个开国功臣的画像供在了凌烟阁上。宋太祖领导艺术高明,对帮助他黄袍加身的将士来了个“杯酒释兵权”:你们好吃好玩去吧,退居二线再不搞陈桥兵变就行。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史上罕见。但他百密一疏,没防备祸起萧墙,亲手带大的弟弟竟来了个“烛影斧声”,令其英年早逝、让位于人。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只在庙里跟师傅念了几句佛经,对“卸磨杀驴”却无师自通。他没有宋太祖手腕高明,也许觉得和平交权不够理想,并坚信敌人就在朝堂之上,只有突出一个“杀”字,将传统的“兔死狗烹”发挥到极致。勾践、刘邦只杀了能耐最大的功臣(能耐越大越危险),他却全面开花、斩草除根,共屠杀开国功臣34人,连带被冤杀的近10万人。仅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被杀者高达4.5万人,持续14年几乎将所剩开国武将斩尽杀绝。连亲侄儿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也没放过(毕竟不是嫡传子孙)。被朱元璋誉为萧何的李善长年届77岁,也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之名,将其全家70余口处死殆尽。

  战功赫赫的徐达救过朱元璋的命,心想他会网开一面。徐达生了背疮,他巴不得徐达得癌症住进重症监护室,免得背疮治好了还能操刀弄斧。风闻此病不能吃鹅,朱元璋便赐蒸鹅一只。自忖不是我要你死,而是怕你杀我啊。徐达情知皇上恩断义绝,好歹吃鹅肉还是安乐死,比常遇春剥皮填草和朱亮祖父子活活鞭死强多了。御赐蒸鹅是朱元璋最温馨最有文艺范儿的一次杀戮,有人对此存疑,但徐达去世较早,否则便是皇上的刀下鬼却毋庸置疑。

  侥幸活命的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和革命领路人,虽比朱元璋大3岁,却言听计从、任劳任怨。朱元璋有意将他低封为侯爵,他无怨无悔。他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希望回家养老。朱元璋马上批准为他在老家修建府第,并派耳目全天候监视。得知他每天游玩逸乐不问世事,才渐渐放心。

  据《国朝典故·剪胜野闻》记载:朱元璋的儿子见父亲诛戮太过,求其手下留情。他便将一根荆条丢到地上让儿子去捡,儿子半天才捡起来。他把荆条上的刺儿全部削去,意味深长地说:“这样你再去捡,不就容易得多了吗?”这就是传说的“荆条除刺”理论。

  “荆条除刺”能保皇位,治国理政、强国富民却泛善可陈。反倒是唐太宗推出了“贞观之治”,宋太祖医治了200年的战乱创伤开创了“建隆之治”,后人还画出了繁荣昌盛的“清明上河图”。汉朝则远离刘吕杀害功臣几十年后才有“文景之治”。明朝诛杀功臣最多,结果朱棣夺嫡、阉党干政,瓦剌、清军连续进犯,内乱外患不断。

  历史就是这样吊诡!

  2019/1/14于洈水河畔

 

  (作者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刘项还是要读书》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一等奖,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