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砍陈毅的脑壳都不信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4-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张伯驹是袁世凯的表侄,自幼过继给伯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镇芳。他酷爱读书、写字、唱戏、古玩,与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及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但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常年一袭长衫,饮食也很随便,大葱炒鸡蛋即为佳肴,唯独对看中的文物挥金如土,深受古董商欢迎。

  《平复帖》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件名人墨迹,时为恭亲王孙子溥儒所持。张伯驹两次请求转让,都被溥儒开价20万元吓退。后溥儒的母亲病逝急需用钱,他才以4万大洋得手。

  1946年,张伯驹得知马霁川要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卖往海外,这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被奉为“国宝中的国宝”。马霁川开口就要800两黄金,故宫博物院拿不出钱。此时他已为收藏耗尽万贯家财,50两黄金也没有。情急之下,他在古玩市场发话:谁把此画转手洋人就是民族败类,我决不轻饶他。闹得马霁川无法出手,只好降价为220两黄金。他一咬牙卖了居住多年的豪宅(大太监李莲英旧居,现在估值超过1亿),但马霁川借口黄金成色不足,要再加20两。他万般无奈又回家找夫人变卖首饰未遂,竟躺在地上耍泼才依了他。

  40年代,张伯驹遭绑匪绑架索要200根金条,没钱就撕票。有人趁机打他家书画的主意,他斩钉截铁地对夫人说:“别为了我卖书画,否则我宁死也不出去。”想不到视书画重于性命的他,却在1956年把8件最顶级的书画捐献给了故宫。政府奖励他20万元也没要,只领了一张褒奖令。

  1957年,张伯驹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号召,组织人排练《马思远》等传统剧目,被批判“是站在封建王朝立场,歪曲伟大的农民起义”。他反驳道:“强调阶级性,便把别的一笔勾销,是不对的。”“文艺不一定都要为政治服务,也可欣赏,陶冶性情。吃好了,吃饱了,工作有精神了,也就是政治了。”结果他被打成了右派。

  陈毅同他有过棋艺交往,听说他成了右派很不高兴:“张伯驹把那样的珍宝都捐给了国家,说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砍我脑壳也不信!”陈毅私下找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帮忙,才安排他去吉林博物馆任副馆长。他上门道谢,陈毅说:“你这样的人都被打成右派,我该向你道歉。”他笑了笑:“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呢?”

  文革中,张伯驹又被错戴了一顶“现行反革命”帽子,夫妇俩被游街批斗。他依旧坦然自若,唯独红卫兵焚烧他收藏的卷轴让他急得下了跪:“要烧就烧我吧,这可都是国家的宝贝,烧了就再也没有了。”随后发配他去劳改,人家嫌他年纪大不接受,老两口只好回到北京蜗居在10平米的小屋内,既无粮票又无户口,仅靠变卖家产和亲朋接济度日。

  陈毅逝世后,张伯驹受政治身份限制不能前往吊唁,只好挥泪写了一副挽联送去。毛泽东在追悼会上见到这副挽联说:“词写得好,书法也好。”得知是张伯驹所写,想到他曾给自己呈献过李白的《上阳台帖》,马上嘱托周恩来予以安排。不久,两夫妇的工作问题得以解决。他万万没想到救自己脱离苦海的竟是诗词和书法。

  想必毛周也不相信他是右派反革命。为什么陈毅砍脑壳都不信,偏有人疑神疑鬼要把他划入敌人行列呢!又是谁赋予他们装神弄鬼的权力!好在张伯驹豁达大度,他自言不懂政治,右派“帽子对我来说并不怎么要紧,我是散淡之人,生活是琴棋书画。用我,我是这样,不用我,我也是这样”。

  张伯驹的书画全部捐给了故宫和吉林博物馆,仅为国家收藏保护的顶级书画就有118件。至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字画中,无论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格,罕有能超过他的无偿捐赠之物。最后,他突患感冒因“不够级别”未能住进单人病房,两天后转为肺炎去世。

  众人问张伯驹:“耗尽家业收藏,为何又无偿捐之?”他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此则终了宿愿亦吾身之一大事!”他的夫人还与何香凝一道,三次为抗美援朝作画义卖。要给张伯驹戴帽子,似以“国宝派”和“爱国派”为宜。

 

  2019/3/23于上海泰禾园

 

  (作者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刘项还是要读书》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一等奖,杂文《贪腐的起点》获第三届“克权杂文奖”三等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