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老子的叹息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1-2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鸿儒】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活力青岛”——全国名家看青岛作家交流会采风作品之六)

 

 

 

   开场打油:三傻一台戏,惊动蒲松龄。拜读君大作,忽闻叹息声。(注:甚么“傻阿福”“迂夫子”“木头人”,皆反语,三傻乃三精也!)

  话说“全国名家看青岛作家交流会”作家们漫游崂山太清宫,吾与维扬书生、朱大路等老师拾阶而上,攀到高耸的老子塑像前留影(据导游讲,此为全世界最高的老子塑像,高36米),正讨论大殿横幅“幽通深玄”的左右读法,忽闻老子塑像发出阵阵叹息:唉!吾乃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2500年前,我为避世隐居,辞去周国图书馆长一职,骑青牛过函谷关,被官令尹喜挽留,相谈甚恰。尹喜恳请我写一文,故写下五千字小文《老子》。区区小文,何足道哉?尹喜却亲自操刀刻简,传于后代,世称《道德经》。小文浅薄,不想竟流传后世,译成外文传遍世界。竟成为《圣经》之后,排名为全球发行量第二的书籍。据说在德国,每四个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经》。有人说,小文简约而广博,深奥而晓畅。君主可从中悟到治国之道(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哲学家从中发现了自然规律(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平民百姓学到了生活智慧(第六十章《人生三宝》),实在是抬举了小文。小文既不能投到报刊挣稿费(当年报刊何处之有?),又不能“立言”为三不朽之一,不过把人生感悟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不想竟产生反响:孔子和我会谈后赞叹:“老子其犹龙邪!”庄子钦佩:“关君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后人尊我为道家始祖。

  唉!听说山下来了一群杂文家(杂文这个文种,虽始于春秋,但战国时才有了孟子的《齐人有一妻一妾》,<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杂文),其中“三傻”作者从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发挥出三篇大作,借古喻今,讽刺幽默;涉笔成趣,捧腹不已!三位大作激浊扬清,反腐倡廉,令人佩服。要说贪官污吏,确实可恨!国家给予的待遇很好了,不知足。小文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不知足才大祸临头。唉!这些杂文家,写点啥不好,青岛多美,主人多热情!青岛啤酒加海鲜,酒足饭饱赛神仙!抒情散文,皆大喜欢!杂文,可是块烫手热山芋,好吃难拿。从被挖心的比干,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一直命运多舛。我主张含蓄收敛,清静无为;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当年我看望有病的老师常枞,老师张嘴问:“舌头在吗?”“有。”“牙齿在吗?”“无。”“你明白了吗?”“明白了,柔弱胜刚强。”民谚云,“溜须总比骂人强”,真理也。小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真实),诸君尽说“信言”,锋芒毕露,慎言之,慎言之!然诸君赤子之心,天地可鉴。唉!打油缀尾:三儒大作美,吾乃小白丁。狗尾续貂作,诸君多哂正。

 

  

 

 

  (作者简介:刘鸿儒,农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作协杂文专业委员会理事)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