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来点新花样吧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8-15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王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在《“精外”们还是要读书》中,我提到了两位“精日”博主,他们把北京西二旗地铁站“指鹿为马”成日本新宿站,将站台上有序排着队的中国人“张冠李戴”成日本人,从而吹嘘和赞美日本人是多么地遵守规则,多么地有礼貌。我本以为“精外”只是没文化,没想到还那么缺乏想象力。

上个月(7月),一位博主晒出了几张地铁上的小女孩的照片,并配文“在日本的地铁上,这么小的小女孩独自上下学,可见日本的治安是多么好。”底下还跟着其他人说中国跟日本的差距就是这么大,中国还需要学习等等的评论。可没多久,又有网友指出这是杭州地铁,小女孩的妈妈更是亲自辟谣,说她女儿是大中华儿女……唉,这“指鹿为马”的招数“精日们”还要用多久?来点新花样行么?女孩妈妈辟谣了几天以后,网友又在杭州地铁上碰到了这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身小红军装,手里还拿着一面国旗。你说你们这些“精日们”看把孩子逼成什么样了。

也是上个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其郑州24小时降雨量达到了500多毫米。我为什么要甩数据呢?是因为某些人听到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就觉得是政府夸大,就开始嘲讽了。是,24小时500多毫米,在外行人看来这些数据看不懂就觉得不算什么,那来个对比吧。河南暴雨的前一两个星期,德国西部比利时东部24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100多毫米。德国专家称是千年一遇……这里我就不再列出两地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数据了,虽然我很想列出来狠狠打一下十年前吹嘘“德国良心下水道”的“精德们”的脸,但是死者为大,为两边的遇难人员默哀。

“精外们”为什么没文化、为什么缺乏想象力,因为他们拿到的通稿就是这样的。

河南暴雨过后,BBC闪亮登场,也许是白天在郑州街头比较容易“挨揍”,他们选择了在晚上出没,在郑州地铁5号线某一站的门口做了“报道”。还是熟悉的颠倒黑白,还是熟悉的搬弄是非。地铁车厢里是没办法做文章了,他们就做了地铁站台的文章。“报道”说救援队来了之后,就直接去救了车厢里的人了,将地铁站台上的被困人员弃之一边。还好,有人录下了当时的情景,救援队来了之后,被困在地铁站台上的人是异口同声地喊了一句话:“先去救他们!”作为全球最具盛名的媒体,BBC能不能来点新花样?算了,毕竟你们是一张北京雾霾照片用了五六年的媒体,你们不会有新花样的。

跟着BBC来的还有德国DW(德国之声),这个媒体也是个狂热反华组织。跟随他们来郑州给他们当翻译的是我上篇文章中提到的回形针的成员,万万没想到,我写个杂文还能写出连续剧的味道。他们是白天上街的,然后就被一群郑州市民围堵了起来,郑州的市民们特别礼貌地叮嘱到“不要抹黑报道”“不要抹黑报道”。这边说好好好,一回去就是“记者在郑州的报道受到当地政府收买的老百姓粗暴阻碍”……就这?颠倒黑白能不能来点新花样?真当在场的郑州市民不拿手机录视频?也就骗骗不懂中文的德国人。

这之后就是奥运会了,本可以成为“精日们”的狂欢的,可东京奥组委不争气啊,开幕式搞得都是啥?可能是我不懂艺术,我不配发表评价。于是我就看到了北野武导演的评价,他都说他都不敢出国了,觉得丢人。可一些中国的“精日们”却对开幕式大加赞赏。也许他们比北野武导演更懂艺术吧。

需要新花样的怎么可能少了美国的媒体。当中国金牌数领先的时候,《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时评:“金牌不再代表国家实力”。可《纽约时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对中国代表团只拿到了26块金牌评论是“中国的体育机制需要反省和反思”,CNN接着又嘲讽了13亿人的印度只拿到了3块金牌……美国人的双标就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双标这件事上德国人还是需要多学习,德国《图片报》将我国14岁的奥运冠军描述成了牺牲童年经过残酷训练的凄惨儿童,而将他们12岁的滑板运动员描述成了神童!类似的事情1991年也出现过,当13岁的伏明霞为国出战时,美国人就是这么双标的。20年过去了,能不能来点新花样?

要说新花样呢,他们也有,就是劝我们放弃与新冠斗争,和新冠共存。这像不像一群考砸了的学渣劝一个学霸:“你学习这么好退学行不行?”要我们放弃与新冠的斗争,先问问因为新冠死去的几万中国人答不答应,问问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答不答应?问问那些死去的抗疫烈士答不答应?

我也该来点新花样了,每次讲这些失了智的新闻真的无趣。


(作者简介: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任职松滋市杂文学会创作部副部长,“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部主任,系青年杂文家,其杂文《“佛系”与“丧”》荣获第四届“克权杂文奖”二等奖,《中国文化除了“博大精深”还有什么?》获第五届“克权杂文奖”一等奖)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