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看看谁身怀六“假”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07-20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齐世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乐齐世明杂文看看谁身怀六“假”.jpg


疫情之中,也让人们冷静观察与思考。扫描一下当代文坛某些领域,首先涌上笔者脑海的竟是一个字:假!

有读者恐怕要生问:说假冒道伪劣,首先要数人们闻之色变的假食品、假药品,假电器、生活用品系列,以及证据造假、数字造假,假公章等等“老病号”了。最新的“疑难杂症”怎么来自于文艺领域——连“大雅之堂”都造假、贩假?

没错!有此道中称“家”者总结为“文坛登龙新术”。何谓“登龙”?可作乘龙解,于是登龙术便成了乘龙的技术,似与骑马驾车一类了。文坛登龙,一抒盘旋而起跃于天之豪气,自属众多笔耕者的愿景,同“鲤鱼跃龙门”有一比。   

《文坛登龙术》曾有著作,为浙人章克标先生所撰。初版于1933年5月到8月,鲁迅作《登龙术拾遗》,补充了一条文坛登龙术:“要登文坛,须阔太太,遗产必需,官司莫怕。”

而今,展目文坛,剽窃抄袭已属老朽,作为一个孜孜矻矻、焚膏继晷的老笔耕者,亲历兼静观默察,不能不痛指这文坛登龙新术——“造假症综合征患者”成果是新六假——假简历,假评奖,假出版,假研讨,假评论,假入会。   

先拿简历说事。简历不简单。笔者编报纸副刊20年,多见作者发稿附简历。未料,近来一份份简历之“珠光闪烁”令笔者骇然:看看这段,多醒目——鲁迅文学院作家研习班X届学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获中国作家联合会大奖、首届“中华脊梁”光荣称号……

年纪不大,已屡次“全国”了,且“混乱不搭”,写画俱“家”?可巧,笔者也接过两封“中华脊梁”的“祝贺函”,只要寄款,你就入选!举例者另三项,也都打国家正式机构的擦边球,如中国书画家协会将“权威”之全国书协、美协合二为一,那边是会员,这厢是理事,真真假假,鬼能分清?

构成假简历“铁人三项”的是假身份——“自媒体”写成某名网站或论坛主编,或李鬼似地掂着掂着俩“板斧”:山寨某协会,堂而皇之地写上秘书长甚至主席、副主席,以“换发稿子”或可以“帮你忙”博你格外重视……

假冒名——新起笔名与某名家“撞衫”,图大刊小刊一路“绿灯”;或男起女名,专寄稿给男编辑,还缀一“暧昧”附言,一试该编辑之“定力”?

假年龄——特别是女作者,年轻才可爱?于是乎,“80后”可以“20年一贯制”(这个由官至民盛行的假年龄,“成就”了多少屑小之徒)?

说起假评奖,先数笔者亲历。忽一日,笔者正欲午餐,凭空掉下一大“馅饼”,这馅饼光“皮”就足够大——“馅”更大:“大国文豪硕学新华奖”,并授予“新华国艺大学士”荣誉称号!说实话,我是被砸得一恍惚。不过,油然想起,11年前的2011年5月(与倪萍同获)接到“共和国脊梁”的“获奖”通知,及其后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盛典”山寨颁奖活动,就不禁莞尔了,今番所遇,可谓“沉渣之再泛起”。区别唯在,要评“脊梁”需要交9800元钱,这次欲获“文豪”花费少些,因为“鱼饵”难更新,“上钩”就不讲求“鱼”之大小了。

说假评奖这一“道”,最滥属诗歌界吧?某堪称“铁粉”者痴迷于此“道”,但“锥发”“悬梁”不可得,有高参在侧而献计,你搞企业有钱,没人评奖,自己设个奖嘛。“听人劝,吃饱饭”,此公遂拿出20万办了某某诗歌奖。有钱就有评委,且专家级,有钱当地相关部门自然支持,广电报刊均大幅“(宣传)报道”。有奖自然应者云集。此公先拿了首届的特等金奖(有专家“以正视听”,“特等”了还“金奖”,叠床架屋嘛。但有钱就是任性,他慨然答曰:我出钱我作主,就是要惊人眼球……)此奖已办了三届,他自然已成“组委会主任”。

扫描当下文化人,谁脱得了名缰利锁?一众为名忙为利忙,那评奖岂不正可做沽名钓誉甚至“一夜成名”之利器?且人们往往只看你“起高楼”,谁计较“琉璃瓦”自何来?是故,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评奖“应运而生”,那花花绿绿的绯闻轶事,端的要胜过清人吴趼人所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哩!

假出版。叫个写作者,谁不梦想“荣登报端”直至“成名成家”?如能出本专著则“善莫大焉”。文化人“下海”如赚个盆满钵满,“衣锦还乡"的方式之一是出文集;你从作者“晋升”为作家,“庆功宴”上拿不出一本小说集散文集,岂不是大煞风景?而叫个诗人,没有哪怕是薄薄的小册子傍身,恐怕会舌头打结吧?再说评奖,你再“闪光”的简历,没有专著且不止一本,你都不好意思入围(没有硕果呀)。

于是乎,本世纪这20年,各种作品集真是如雨后蘑菇,摘一茬又一茬,层出不穷!起先多是自费出版,三四千元购一丛书号(一号可出10本,3万元一书号,人均3000元),自费印刷。有人脉者印个几千册,通过关系售卖,往往还能挣回些许银两当“稿费”哩。这几年自费书号管得严了,有人“灵光一现”,到电脑一条街印几本,一般的百元一本,制作精美乃至精装的不过几百元,拿来壮“门面”、炫耀“成绩”都事半功倍。即使是参加评奖一般要20本,一两千元也搞定了。书号呢,自然是用自己以前的,所谓“套书号”,相当多数干脆是假借他人的,要不怎么叫假出版?(这岂不属“非法出版物”?他自做自用,又不发行,这“李鬼”谁有闲功夫追查?)

要说文艺界、写作圈也是江湖,那真是处处有“糨糊”!但最能“捣糨糊”的当属假研讨、假评论——也是最新的“造假症患者”。俗话所说:胆大的撑死,胆小的饿死。“胆大”怎么讲?敢忽悠,敢瞪大眼睛编瞎话嘛!

笔者正写此稿,手机响了:你又出书了?进京研讨一下吧。我莞尔:既缺“银子”又没那种“脸子”……对方顺口说:嗨,各位名家我负责请到,友情价,花不了多少钱……

别说,这位文友精于为评奖造势“跑会进京”,他透露:与演员导演一样,评论家亦有出场费,前两年每位2000元,2020年遭逢疫情,线上效果差,线下要“通胀”,“研讨会红包”自然“水涨船高”。

要说评论家们也不容易,要房要车,妻要美容孩要名校,连青灯黄卷的和尚都“苹果X”了,遑论他们?于是乎,研讨会便开成了“蟠桃会”,想和“寿翁”“商榷几点”也都成了“拜年嗑儿”!

研讨会——“蟠桃会”开过了,领了红包、吃了盛宴的评论家们要走笔大作了,这是谓假评论。标题先雷人,什么“史诗”“扛鼎之作”。只要钱到位,什么都敢说,有评论新作者之处女作,也不遗余力、不留余地。有一本散文小册子,竟被冠以“中国版的《瓦尔登湖》”;一只发过几首“工业诗”就出诗集的“局长诗人”,竟被捧为“开拓了中国工业诗地平线”,“诗歌界的蒋子龙”……

更雷人者自己印了本习作集,也敢开“大型”出版研讨会,敢请各地专家,自然“红包”要大而厚,而专家们(你拿真金白银,专家自然是真的,没有一位是假身份)会上发言、会后发文乃至“盛邀之下”写的序言,也以假“报”假,这令人叹夫?笑夫?     

最后,必须说说似乎风风光光的假入会,这在新六假——文坛“登龙新六术”中似乎是成本最少的(入会费常在三五百元,便宜吧?要当常务理事甚至副主席,就要花些银子了)。

上眼吧,何其“高大上”的社团组织:“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中国艺术家协会”“中国民族文艺家协会”“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想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有“华文作家协会”“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看似威风凛凛,却均未在我国民政部门合法登记。这些都是民政部三次曝光(共公布)的228家山寨社团中的几家“代表”,个别协会甚至10年前已被通报。

这些山寨社团多数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字样,与境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雷同甚至一致,这让热衷于“戴高帽”、“入‘大’会”(“国字头”的),以逞名驰利者喜出望外,也唬了不少人。然而,“弹冠相庆”之后呢?入了山寨社团“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并以8000元之资戴上“协会副主席”头衔之沈阳某男,喜滋滋自办了“诗书作品展”,接着开“研讨会”,掏光了自己的“小金库”,作品却一件未售,是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作者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委副会长、辽宁杂文学会会长、沈阳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