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中国人不能比洋人矮三分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2-12-04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乐唐汇寅杂文中国人不能比洋人矮三分.jpg


某品牌酱油引出的双标成为热门话题,实际上,双标问题由来已久,相当普遍,并非这家公司的专利,大可不必神经过敏。有人解释说,双标只是各个国家的标准不一样,轻而易举地掩盖了外销商品质量高于内销的事实。

出口商品没有可靠的质量安全保证,人家看不上眼,卖不出去还得退回来。因此,将外销商品的质量标准定高很正常。多年以来,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陷入了认知的麻木状态,仿佛我们的吃穿用本该比外国人低一个档次。短缺经济时代,我们能够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没那么多穷讲究。家境拮据的买到了次品、等外品,是一种幸运。出口商品卖不出去,转为内销后价格不比内销的高,买到出口转内销商品倍感荣幸,没有一点特权还不行。

改开以后,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双标的问题却青山依旧在。由于贫富差距的缘故,低档商品价格低,市场的空间相当大。支持双标的便找到了理由,说给产品制定高低不一的几套质量标准,让买家享有足够的选择余地,符合市场需求,很正常。这话似乎有理,但充其量只说对了一半,至少在食品质量的安全保证上,我们不能实行多重标准。

近些年统计的中国人健康大数据表明,国人的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疾病日趋年轻化。2021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病例的88.5%。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食品质量不安全是祸首之一。

物质匮乏时,没有多少农药化肥,更少有化学添加剂,食品基本是绿色的。对外出口的食品与内销食品只有名气和品位上的差异,没有品质上的差别。七星鳢鱼是洪湖的特产,颇受港澳同胞欢迎,卖给他们的都要求体形无瑕疵、单条重2斤上下。留在内地销售的尽管大小不一,甚而有畸形的,吃了还不至于危害身体。各种水果也一样,外商只要色泽亮丽口味佳、大小匀称品相好的,我们消化奇形怪状、酸不拉叽的,也无碍健康。

现在不一样了,农药化肥的产量不断提高,还批量生产各种食品添加剂,它们的应用日趋普遍。苏丹红美化了鸡蛋,瘦肉精猪肉欺骗人的味觉,三聚氰胺蒙混了检测标准,防腐剂、反式脂肪进入我们肠胃的也积少成多,食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成分超标,成了突出的问题。生产者说他们的产品对此有严格控制,标准在不影响人体健康的范围以内。可我们食用的不是某一个行业生产的单一产品,各种食物的有害成分虽未超标,但每项标准低到接近临界点,进入体内又不能及时排出,叠加累积起来,谁能担保不损害身体健康?现已呈现的恶果,就是国人健康状况下滑。外商要求执行更高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也事出有因。

我们口口声声与国际接轨,食品的安全标准岂能例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影响人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不容忽略。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也应该跟外国人接轨,不能永远瞠乎其后,让人家还把我们视为东亚病夫。洋人是人,我们也是人。洋人的命是命,我们的命也是命。我们要自豪自信,跟他们平起平坐同一条板凳,不能自降身价、自矮三分。

当前,我们除了健康状况堪忧外,生育率也在连续下降。为防止出现人口危机,我们在大力鼓励生育,珍惜现有生命的健康,更是题中应有之义。数十年视而不见的食品质量安全双标问题,再也不能延续下去。

提高质量标准会推高生产成本,从而导致低收入人群买不起。如果不是生活必需品,可以选择不吃不买,或者寻找替代品——与其在食品的安全档次上进行选择,不如在安全的食品品种之间做选择。我们日常食用的酱油,早先的农家和好多居民都是自己动手,用蚕豆在家里做。尽管麻烦手脚,吃起来却相当放心。对于米面油盐等不可或缺的食品,监管部门要敦促生产者不断提高质量,确保安全。经销商也不能把那些劣质或过期的食品,通过降价手段吸引大爷大妈排队抢购。只能喂养牲畜的陈化粮,绝不能降价卖给人食用。

总之,我们都是人,不能比洋人低一等。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要与外国人执行同样的标准。


(作者简介: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三次获得“克权杂文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