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庆亲王奕劻的“风雅腐败”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3-01-1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沈栖】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杂文奖.jpg


在晚清,爱新觉罗·奕劻称得上是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虽说他是龙子凤孙,但血缘相当边缘。道光三十年(1850)袭爵时的奕劻与堂兄恭亲王奕䜣的地位相比,至少差了10级。到了甲午年,奕劻才进爵庆亲王,1908年更是获得了“世袭罔替”,成为清代第12位也是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与恭亲王“平起平坐”了。宣统三年(1911),任内阁总理大臣。1917年奕劻去世后,《纽约时报》撰文称:“庆亲王一生,以一无所有的皇族旁系开始,以亿万富翁的身家辞世”。奕劻堪为“晚清第一贪”。

奕劻在宦海的沉浮犹如两重天,他的发迹全凭老佛爷的提携和重用。史载:奕劻貌似憨厚,对老佛爷唯唯诺诺,惟命是从,效尽犬马之劳,由此深得朝廷信任,权倾朝野。他一进中枢,头一件事就是把天下各府县的肥瘠贫富摸个透,有即将外放的官员来访,奕劻常会说一句:“稍等一下,马上就走富裕之地缺出。”来者明白,回去后就送来了银子,他则根据银子的多少择地而放。当年朝廷有一句流行语:“不见庆亲王,就别想做官。”即使有了名额,比如已经捐了官,但奕劻不发声,便拿不到官位;即使得了官位,没有他的示意,吏部也不会给“照身”(派遣证)。1911年《泰晤士报》爆料称:庆亲王奕劻的资产仅在汇丰银行一处就高达200万两之巨。倘再加上其他银行的存款及大量田地、房屋、票据、金银首饰,“岁费巨亿”。

吊诡的是,庆亲王奕劻为躲避朝野的视线,不轻易给人抓住把柄,擅长精心伪装清廉。如: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澹如斋”,自称“澹如主人”,以示廉洁奉公,澹泊如水。他还将手谕——“本官素来崇廉,凡贡献者,恕拒纳”——赫然张贴在自家门口,俨然一副“崇廉”“拒纳”的架势!其实,谒见他的官员倘若不送钱,根本进不了王府的大门。更令人恶心的是,奕劻竟然叮嘱子孙要谨守“四留”家训:“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遗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书以遗子孙。”治家如此严谨、高雅,纯属自欺欺人的招幌而已!奕劻卖官鬻爵以敛财,如杨士驤的山东巡抚一职便是用10万两银子从他手中换来的。袁世凯、徐世昌也曾以重贿而得以破格提拔,委以重任。1908年,奕劻迎来70大寿。各路官员争先恐后前往祝贺,门庭若市。他公然声明不允许家人收受礼物。实际上,暗地里却专门做了4本小册子,将送礼者按礼物厚薄分为四级登记。一次寿庆,奕劻竟然收获50多万两银子以及价值逾百万的各类贵重礼品。他还将王府中库存的一些不甚值钱的字画古玩,委托“品德洋行”代为拍卖,以示“纾难济贫”。

虚伪狡诈的奕劻以清廉的外表巧妙掩饰了他的贪婪本性,欺世惑众,使他生前被誉为“中国最有声望之人”,“从未做过一稍损荣誉之事”。朝官多次联名弹劾奕劻受贿索贿,最终他“岿然不动”,御史反因“查无实据”而获罪。然而,奕劻的贪腐嘴脸却被当年的一幅漫画所揭穿:奕劻身着官服,手持筢子,拼命在地上大把大把地搂拢银元宝。——活灵活现,丑态百出!

林语堂先生曾针对满清政府的腐败写过一篇杂文《思满大人》,认为:“也许满清的时代,是最贪污的时代之一。”其中有这么一段论述说得极为精辟:“那些满清的贪官污吏却是极文雅的先生们。他们有洪亮的声音,雍容的态度,又有一口音韵铿锵的官话,出口成章的谈吐。他们虽然贪污、纳贿,却能够使你觉得贪污、纳贿是一种风雅的事,并不龌龊卑鄙,不但伸手拿钱的人可以无愧,就是送钱的人,也觉得几分光荣。”奕劻乃是“满大人”那种“风雅腐败”的一个显例。值得警省的是:爱新觉罗氏虽然早已寿终正寝,但奕劻式的“风雅腐败”似遗绪犹存!


(作者简介:沈栖,笔名凡夫、聿飞,1951年生,主任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杂文家,先后出版有杂文集《世相纵论》《明天的废话》《实话直说》《告别“社会病态”说谎》《一个公民的闲话》《无花的蔷薇》《边看边说》《余墨谈屑》)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