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千古第一贤妃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07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朱林兴】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樊姬,楚庄王(?~前591)之妻生卒年详,樊国(今河南济源)人,姬姓,貌美德高,谦虚智,帮助其夫改邪归正,对楚称霸起到了重要作用。楚之霸,樊姬之力也。(楚国史书”,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初年,理朝政,不出号令,日夜取乐。面对诸激烈争斗,以强吞弱的局面,樊姬深知王如不改弦易辙,则楚国危是,她以其聪明才智出妙招,竭力帮助王远离酒色,转向治国理政

苦心孤诣王改恶习。初,对楚庄之酗酒、打猎等疏于朝政的恶习,樊姬屡次苦口婆心地劝导,收效甚她知楚庄王深爱自己,于是以情感应对。针对楚庄王酗酒,她故意终日蓬头垢面,丑化自己楚庄王问之为何?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楚前途一片黯淡,我有心思梳妆打扮呢楚庄王当即表示悔改,未久旧病复发。樊姬于是命人筑一高台,每晚她登台,独自对着月梳妆。楚庄王问之为何?大王不在乎我的承诺,我与打扮给不在乎我者看,还不如让星月欣赏。悲凄之状。她针对楚庄爱打猎,坚持不吃肉,脸乏色泽。这一招果然灵。楚庄看在眼里,痛在里。他方才明白其妻的良苦用心,终于痛改前非。

在封建社会,君王拥有众多嫔妃常事,一些君王由迷于色,荒于政,以致国。樊姫放弃要楚庄王对专宠之欲,主动从全国几个贤淑美女王,有效地净化了楚庄王之私生活环境。

“国有贤相,国之兴有一次,楚庄王朝晨去暮归,樊姬其故。王说:“与贤相(虞邱子)语,知日之晏也。樊姬只是掩嘴偷笑。王问何?答曰:按理我贵为夫人,应望得到您的专宠。但我主动选美献大王,她们有比我贤的,与我差不多的。旨在使大王了解、熟悉她们自的品行、风格,不受诱惑,国事”触类旁通,她将锋一转,说到了虞邱子令尹执政十年,未尝进一贤。知而不进,是忠也。知,是智也,安得为贤?虞邱子知后很觉惭愧,主动辞去相位,并荐孙叔敖代之孙叔敖任相后,辅佐楚庄王整内政,抓经济,兴水利,短短几年内,国力大增,大败晋君,鲁、宋、郑、陈遂渐归附,楚庄成为

,楚庄王决定从众妃中选后,其法是,三天内以送礼最珍贵者为后。众妃为之而忙碌。而樊姬毫无动静。楚庄王问她为何不备礼?王要的是王后啊!”幽默风趣而饱含情,彰显了其朴实而高雅之特质,楚庄王更为敬重,即为正宫。

楚庄王能成霸主其因,一是其迷途知返,去邪归;二是,由贤相取代了庸相。而这皆盖于樊姬之力。怪史家曰:楚称霸功在樊姬

“母鸡不打鸣”,“后宫不干政” 的汉经学家刘向也高度肯定樊姬,尽妻责,“一言兴邦” 。我们也可从樊姬就贤相的议论中有所启迪:荐贤是衡量贤相的重要标准之一。人才是第一资源,富国之本。故发现、荐用才,应是为官者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为官者是否称职的重要依据。

以己良好道德和智慧,助夫去邪归正,心于治国,是樊姬独特的可贵之处话说:“成功男的背后必有贤惠的女人。” 当,就领导者而言,其廉洁而有为,取决于自身重修心养性,以党性匡正三观;但其贤惠亲属的积极作用也不可小,为官者的亲属应起积极作用,助亲却私欲,而不是助亲人弃善从恶。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古有三大贤妃之说:楚庄王樊姬、汉成帝班婕妤和唐太宗徐贤妃。而公推樊姬为古第一贤妃”。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