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一则笑话的随想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4-27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江南笔客】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今年的清明节早已过去,可清明节期间在网上传播的一则笑话一直萦绕于心头,浅笑之后感慨颇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笑话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后生在清明节回到农村老家,买好了祭祀的东西却找不到先人安埋在何处,于是对着山野喊话:“爷爷奶奶,你们在哪里?请发个手机定位。”

这不是个案。找不到祖先长眠何处的大有人在,对清明节毫无感觉的也不乏其人。清明时节,在祭扫的人流中很难看到青少年的影子,虔诚祭拜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广大农村,这种现象较为普遍。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景仰和怀念祖先的重要时间节点,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道精神的重要载体。为了便于人们清明祭扫和踏春赏花,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国家层面这般重视,我们有的人焉有清明节无动于衷的道理?

在我国很多地方,除了清明节,还有春节,人们都要祭拜祖先,叩头作揖、焚香烧纸、念念有词,颇有仪式感。作家长的,要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祖先的坟茔,告诉孩子祖先姓甚名谁,讲述先辈的奋斗故事,历数先辈的高风懿德,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孩子寻根问祖的情愫,树立大有作为的志向。作孩子的,要主动参与祭扫活动,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通过耳濡目染、反躬自省,不断厘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的人生答案。

带着子孙参与祭扫,不必拘于“形”而应重于“心”,清明祭扫的目的在于亲情的延续和精神的传承,绝不是让封建迷信“死灰复燃”。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清明更蕴含着绿色、低碳、环保、文明的理念。要减少或杜绝焚纸钱、点香烛、放鞭炮等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选择献花、植树等方式,让追思和公益的心愿同时得以实现。

不是每一年的清明祭扫都要抵达现场,也不是每一年的清明节必须回家,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可以选择网上祭扫、煮茶追思等方式。问题不在于祭扫的次数多不多,祭扫的动作大不大,关键在于血肉亲情浓不浓,孝亲的意识强不强。

我们希望年轻人关注清明节,尝试清明祭扫活动,不单单是祭拜自己的先祖,还要积极参加学校、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通过对他们的深情缅怀,感悟他们的丰功伟绩,体悟当下的美好生活,感知薪火传承的责任,从而让自己成长的方向愈发明澈,人生的目标愈发笃定,前行的脚步愈发铿锵。


(作者本名李杨,系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副会长、松滋市东方书院副院长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