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探亲访友也好,故乡己亲挚友来市里小住也好,总要说一个话题:农田将来由谁种。而且每每都情绪激昂,义愤填膺。
是啊,我老家那个小区,30多户人家,180多亩水田。在解放前,或解放后五十六十年代,大凡一田一年四收:油菜或大小麦或蓝花苕籽、中稻、荞麦、萝卜。在七十年代,70%以上是“油稻稻““麦稻稻”“肥稻稻”一田一年三收。而现在,大多数只种一季中稻后就撂荒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从何说起?党和国家的种田政策前所未有的好,为什么就缺人种田?大面积承包田冬春连片荒芜,我们的父母官为何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呢?
对此,这都被人认为是杞人忧天,多管闲事。说是原来“一年四季挣工分,每日三餐过秤称。忙去忙来难吃饱,男人女士不消停”。讲现在“农机轰轰插禾秧,人在空调屋里忙。上百成千麻将打,吃香喝辣不慌张”。“尽管田中光野草,穿衣吃饭能温饱。饭菜衣裳超市多,一年还比一年好”。“列位无须操瞎心,种田自有后来人。将来会有找田种,碰脸都多大学生”。凡此种种,都是一派胡言。试想,是不是又要回到“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荒唐岁月去呢?如果世上遭战事,一旦人间遇大灾,即便腰包有钱,你又到什么地方买衣遮身、买粮充饥?种田的没人了,毕业的学生在城市就业、供职、发财、住高楼大厦了,农田荒芜、乡校闲置,耕读为本又从何谈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实现?
应该说“种田自有后来人”是唯物的。因为存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彻底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后,就及时果断作出了民族要复兴、农村必振兴的伟大战略部署。新局打开。势头很好。现在的重中之重,是县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如何将饭碗端牢、粮安大国嵌在心头、当作主头、摆到案头、抓在手头。迫切需要、首当其冲要正视和解决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坚决遏制住承包田撂荒,一是迅捷整治农村“当家堰”。同时,遵循中央规定,以这两个问题为导向,制定总体规划,拿岀实施细则,签订协作机制,出台奖惩政策,固定专班结账。紧接着大力推广种田大户、耕耘能手、水务保障行家、专业合作社楷模、农技农机培训辅导权威、智能应用领头雁等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有动力。再就是组织新闻媒体和文化部门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一个新的种田热潮会尽快兴起,当农民光荣、种田光荣、在农村创业光荣,会蔚然成风。
(2024.5.7.)
(作者简介:黄代荣,笔名荣戈,1943年7月生,湖北省松滋市纸厂河镇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松滋市卫健局退休干部。1963年9月参加工作,1964年6月入党。曾任“社教”专业队员、团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镇长,企业党委书记,县(市)血防办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主任科员。1965年12月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先后出版诗文集《心地烙印》,诗词集《洈水一滴》等八本专著。)
编辑:张启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