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笔记:我去了一趟君子国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08-2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彭友茂】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退休后,赶农村大集成了我的一大爱好。“人不亲姓亲”,赶彭于埠集又是个中首选。

  农历十七这天上午,我带上老年免费乘车卡,坐上11路公交,用了不足40分钟就抵达目的地。下了车,来到集市卖瓜果蔬菜的地方,我先问了一个50来岁的男性摊主桃子的价格。对方乐呵呵地对我说:“桃子是自家种的,2元一斤。”我要买8斤,并先把一张20元的纸币递到他手里。卖主给我称完桃子,一边把1元一张的4张纸币递给我,一边笑吟吟地说“管谁都拿钱了哈”,语气里带着邻里般的友善。我来到一个卖甜瓜的瓜摊前,卖主是位50岁上下的农妇。我问她价格,她莞尔一笑:“不要谎儿,两元一斤。”我告诉她买10斤,并先付给她10元一张的两张纸币,嘱咐她:“称这些钱的就行。”“常买东西眼是秤。”我装了满满一大塑料袋子瓜,示意让她称一称。她也看着分量差不多,笑着夸我并商量:“你选的这一袋子瓜,10斤,多也多不到哪里去,少也少寥寥,如果你愿意,咱就别称了,好吗?”我看这人很实在,对她说“可以”。一桩买卖没用动秤就两讫了。

  我这人,从年轻就爱吃辣椒,并且每次一吃就多,现在年纪大了,仍积习难改,也是赶集必买。就在瓜摊东边两三米处,有个看上去60岁开外的老汉,正守着一小堆辣椒,分量正合我意。我蹲下来问价。他咧嘴笑了:“你要不嫌乎,也别称了,两块钱拿着吧。”辣椒1元一斤,这堆辣椒怎么也少不了2斤。同为老年人,他的慷慨出我意外。我掏出3张一元的,递到他手里:“老弟,就这三张吧。”他拿起一张给我,我拒绝了。他再次朝我手里塞,我说别再推来推去了,他这才收下,满脸堆笑地说:“我得谢谢你了,老哥。”我说:“你这么多辣椒,值3元,不用谢。”他马上跟了一句:“你不买,我卖不了,不得谢谢你吗?”

  没用一个钟头,买点这,买点那,零零碎碎七八样,装了一大一小满满两个包。

  我正准备穿过斑马线到路对面坐公交返程时,一个年龄约20来岁的姑娘推着电动车靠近了我:“大爷,你是不是要到马路那边去等车?来,您把东西放在我电动车的踏板上吧,我帮你送过去。”我说:“谢谢你,反正我没事,提着慢慢走过去吧。”她说:“大爷,您别客气,我也没啥急事,还是我帮您送过去吧。”看姑娘一脸真诚,我也不再见外。“那就累你了,姑娘!”说着,我把沉甸甸的两个包放到她电动车的踏板上。绿灯亮了,姑娘骑着车在前面行,我快步跟上。来到公交站点,姑娘停下车,把踏板上的东西提下来,放好,对我说:“大爷,您自己在这儿等车吧,我不再送你上车了。”我心里一阵热乎乎,正想再说声“谢谢你”,姑娘已骑上电动车离我而去。我连她姓啥名谁家住哪里都没来得及问。

  赶了一趟农村大集,我不光买到了物美价廉的蔬菜、瓜果,还体验到了“公平交易,和气生财”——社风民风的淳朴,有一种去清人李汝珍小说《镜花缘》描写的君子国转了一圈儿的感觉。

 

  (彭友茂,山东《临沂日报》高级编辑,现已退休。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徐州市杂文学会会员。出版集子:《学会扔香蕉皮》《凭杂文能找到朋友》。北方文艺出版社2015年年9月出版的《中国当代杂文家》有其专文记述。)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