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笔:心怀敬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8-0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董新明】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一)

  他参加教育工作,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那时候学校规定每周有三次晚办公,每次两小时。记得第一次晚办公,整个办公室就他迟到了几分钟。校长盯了他一眼,轻轻地说:“以后别迟到了。”他感觉校长的眼光似芒刺,那轻柔的话语也很有分量。回家之后,他跟父亲说了这事儿。父亲笑着说:“往后你就是休息,都得按时到。人,要懂得一点怕惧。”父亲是在提醒他,你做得不好,人家就会“说”。你时刻记挂“怕人家说”,才会认真把事做好,才会努力把“人”做好。

  “怕人家说”,一句简单的话,渐渐的,成了他的口头禅。

  一次朋友聚会,他恰有晚自习。他匆匆吃了一碗肉丝面,便骑上自行车赶回学校。有人笑他“太认真”,他说迟到了“怕人家说”。

  某年的正月初五,他去给家在公安农村的岳父岳母拜年。次日天寒地冻,漫天风雪。他大清早起床,推上自行车,步行十几里到学校参加初三补课。岳母心疼女婿没吃早饭,他说耽误了学生,“怕人家说”。

  有一回,他在医院照看打点滴的爷爷。临近晚上例会,小弟才来替换他。他火急火燎地赶往学校,小弟说“你不用那么急”,他回答,误点了,“怕人家说”。

  一次次的“怕人家说”,正是一种心理暗示,是一种自我约束。它如同高楼阳台上的护栏,管控着他的一举一动,引导他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二)

  1991年下半年,他管理过一笔择校费。由于他“怕人家说”,因而他没有错过一分钱,也没有乱花一分钱。

  原来,1991年他所在的初中,当年中考中成绩夺得全县第二,引发了周边乡镇学生择校的轰动效应。三天时间,接待外来学生100多人,收取择校费2.3万多元。给学校财务入账2万元,余下的3000多元他按校长的要求办了个存折,存进去,将来作为学校部门加班补助。母亲知道了这事,提醒他:“你管这么多钱,不怕出问题?”他请母亲放心,他一贯谨小慎微,“怕人家说”。

  那个时候,他保管3000多块钱,那真不是个小数目。用后来的说法,叫“私设小金库”。好在他“怕人家说”,这个“小金库”的开支,每一笔都是合情合理的,由经手人造表,校长签批,他只负责付钱、入账,做得滴水不漏。这年年底,“小金库”撤销,他把几十张条据和余下的现金如数交给了学校财务,顿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三)

  1992年下半年,他成功地谢绝了两位朋友的请托,还是基于“怕人家说”。

  一是朋友来找他推销英语听力磁带。原来,1992年9月地区教育局发文,称明年中考加试10分的英语听力。经销商们“蚂蟥听不得水响”,涌进学校兜售。他所在的学校一时间来了几拨人。那位朋友直接找到他家里打通关节。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维护学生利益,平衡各种关系,并且守住自己“怕人家说”的底线,他与校长沟通后,提出由英语教研组长试听、财务主任“侃”价、校长签批的方式,进行阳光交易。结果,他那位朋友失去了商机。事后,朋友说他“太迂腐,脑瓜不活络”。他说:“我一向‘怕人家说’,图个安稳。”

  另一件事,是他曾经的高中老师领着一个书商前来推销教辅资料。他热情接待了,答应帮忙,但要求书商按五折处理,让利于学生。交易没谈成,书商悻悻而去,他那位老师有几分尴尬。他给老师解释,教辅资料回扣较高,大家都清楚。他若得了好处,“怕人家说”。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理解你,你做得对!”

 

  (四)

  进入新千年,“敬畏”这个词作为热词,开始频频见诸媒体,进入人们的视线,进入社会生活领域。他“怕人家说”的口头禅,蕴含的正是一种“敬畏”的情怀。

  敬畏母语要从认真书写做起。他曾经写字潦草,小学五年级时遇上以严厉、苛刻著称的语文老师张光秀。张老师一次“严苛”的责罚,让他从此明白了“写字必须工整、认真”的真谛,他漂亮耐看的楷书就得益于张老师的良训。

  敬畏母语要从学会阅读开始。中学时代的龚仁贵老师、胡杏芳老师,师范时期的李泽宇老师,这几位语文老师给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濡养和熏陶。他爱上了读书看报,懂得了摘抄、剪贴,自然也就喜欢上了写作。

  敬畏母语要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起步。他从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坚持说普通话。其间有六年担任教育报编辑、记者工作。那几年里,他下乡采访,给学生、老师进行讲座,也一直是使用普通话。他有过18年做报刊、图书兼职校对的经历,在严格“挑刺”“捉虫”的同时,他积累了学问,开阔了眼界,更增添了对母语的敬畏感。

  敬畏母语要在动笔写作上“为伊消得人憔悴”。他早年写作,专注于教学论文。从发表第一篇600字的“豆腐块”开始,迄今33年,他在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教学教研文章1000余篇。后来辅导学生作文,30年间,经他推荐发表的学生作文接近900篇,经他培养的优秀文学少年数以百计!师生爱上写作,传递正能量,那是一种无比曼妙的愿景。这,正是敬畏母语的至高境界!

 

  (五)

  2013年盛夏,他应邀参加中国环境出版社《中小学生态文明》一书的编写工作。一个小小的举动,见证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那天,他与几个作者分工编写的书稿送审后,主办方安排他们游览洈水风景区。绕着桃花岛、生态岛游了一大圈后,游艇向岸边靠拢。正在这时,他拿的一个黑色方便袋不小心飘到了水上,晃晃悠悠,十分扎眼!他赶紧让船工减速,随手操起艇上的一根竹竿,把那个“黑色污染”拨到近前来,再用竹竿挑起,捏在手中,上岸后,投进了垃圾箱。船工说:“不就一个方便袋么?”他摇摇头说:“这么好的水质,可别脏了它!”

  从刚登上讲台时“怕人家说”自己迟到、缺席至而立之年保管现金“怕人家说”自己随意开支,“怕人家说”自己滥用职权,一直到后来的“敬畏母语”“敬畏自然”,他,心怀敬畏,自我约束,因而他在人生之路上行得坦然,走得稳健!

  不用我挑明了,亲爱的读者,你该明白“他”是谁!

 

 

 

  (作者系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