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贤妻福满堂——献给妻子梅运凤花甲纪念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4-15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学平】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在秋阳高照、绚丽缤纷、景色宜人的时节里,在层林尽染、瓜果飘香、鸟语风歌的环抱下,我以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她的花甲生日盛典。

  36年前的今天,她身着红色的嫁衣,随着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接亲队伍,来到了我的身边。那刻的她,是那样端庄、那样秀丽、那样气质不凡、那样与众不同。新娘固有的羞涩神情,定格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从那一刻起,我决定把我的一切交给她,就像把一切交给组织那样神圣激动;从那一刻起,我决定爱她一生一世;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内涵。

  她在娘家排行老四,到了肖家,她就排行老大了。初婚时期,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她和父母一起,默默地打理着这个家大口渴的穷家。后来,因弟妹众多的原因,我们另立门户。从此,她和我共同担起了沉甸甸的生活重担,靠白手起家,自己动手,扳砖烧窑,盖起了属于自己的小窝,拥有了自己的小家。

  回首久远飘逝的往事。怎么也不会忘记,36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感受了生活的甜酸苦辣,一起开心,一起忧愁,一起走过许多艰辛的路程。这一路走来,我们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密不可分。

  她是一位贤淑体贴的妻子,是一位孝顺善良的儿媳,是一位温柔负责的母亲,也是一位关爱弟妹的大嫂。同时,她也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

  在她日常生活中,每一处存在的印记,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早晨,一个写满辛勤的黄昏。每当想起那些充满馨香与柔情的时日,智慧聪颖的她,使我沉浸在爱意与幸福中。多少年来,我将真实的情感藏在内心的夹层里,将思绪的往事定格在平日里和现实中。

  漫步在空旷的老家田野上,那一刻是情感最真实的渲泄。曾记得,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伴随着一声新生儿的啼哭声,我们的小艳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从此,她便进入了母亲的角色。新生命的到来,意味着她要付出呕心沥血的努力。她支撑着虚弱的身子,开始侍候自己的女儿,按时给婴儿换洗尿布,晾晒小被小褥,勤给女儿洗浴。那时,因母亲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及种地的三重重任,不能全身心照顾孙女,初为人母的她,以一个成年人的心志,出色地履行着完美母亲的责任。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的小生命。涓涓乳汁,滴滴情怀,一个健康的婴儿在她的关爱下茁壮成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她还是一名乡村教师,一名兼种二亩多地的青年农民,一位初为人母的年轻母亲。那时,我已是国家干部。期间,组织安排我赴古城读书三年。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她一人承担着教书、种地、带孩子等繁杂事务。在我不在她身边的日子里,她付出了不该一人付出的煎熬,她用无比的坚守和自信,从容和坚强,把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得井井有序,有声有色,把一个三口之家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随着工作的变动,多少年来,我在乡镇、农委、组织人事部门担任要职。那时,在外应酬很多,她总是担心我陪客饮酒过量而伤害身体。好多次,她不顾我满身的酒味,甚至有时过量饮酒而导致呕吐,再累的她也会毫不嫌弃地为我清洗干净,并再三叮嘱:“下次陪客可不要这样喝了。你就算不为自己的身体,也要为我们娘俩着想啊!”

  作为妻子,她真的很称职,很贤淑。有时,因繁杂的工作忙得令人心乱,但每当回到家里,她给我的总是灿烂的笑容。她对我的理解、体贴、照顾,不光只是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中,而从眼神就可以看出对我的关切和理解。我时常为拥有她的关切而感到欣慰和快乐。

  她是一位孝顺善良的儿媳。常言道,闺女是爸妈的贴身小棉袄,做为媳妇的她,却是我父母的小棉袄。说她孝顺,邻里乡亲无人不晓。她对父母百般照顾,细心呵护,婆媳相处亲如母女。

  那些年,母亲因沉重的家务负担,个性强,脾气急,经常喜欢唠叨。她总是正确对待,默默地听着,心平气和地化解老人不平和的郁闷,主动为老人分担忧愁。

  岁月如流,时光荏苒。随着弟妹相继嫁娶,各理门户,为了让老人晚年生活过的安逸舒适,她主动向我提出,将老家破旧不堪的房子拆掉,重新为老人盖起一栋既宽敞、又舒适的小楼房。此举一拍即合,新房子很快就落成了。多少年来,每逢父母的生日,逢年过节,弟妹及亲戚都要在老家团聚。老人满意,她更高兴。她早就默默认定,作为长媳,她要更多地承担起孝敬老人、关爱弟妹的重任。

  正当父母应该尽情享受天伦之乐时,母亲在80岁生日庆典之后,不幸得了尿毒症重病。在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她细心照顾,精心护理。多少个日日夜夜,她照顾母亲吃药打针,给母亲洗澡梳头,换洗衣被。有孝顺的媳妇在身边,老人得到一份安慰,那双饱含历史沧桑的双眼,带着一丝期待,一丝无助。

  在母亲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双手双脚、前胸后背常疼痛难忍,她蹲在床边不停地按摩。躺在床上的母亲,常因疼痛想坐立起来,她用尽全力把她扶起来。母亲坐不稳,她就让母亲靠在她身上。但坐一会,母亲又要躺下去,她又要用尽力气把她放下去。一天这样的动作要重复好多次,但她毫无怨言。

  在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她和我一样,心里杂揉着母亲的付出、忧虑、牵挂、难舍之情。婆媳之间的难分难舍,在她心里一串串、一点点、一滴滴静静地流淌。她強忍着悲痛,和两个妹妹亲自动手,给母亲梳洗,为母亲换上大红色的寿衣,穿上了远行的寿鞋。在母亲灵前守护的日日夜夜里,她声嘶力竭,哭断肝肠,使守灵的人心生感动。由于长嫂的实际行动,弟妹们都为母亲敬到了一份孝心。

  岁月何时祭春秋,如今,母亲坟头的那片萋萋芳草,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着一颗颗真善美的孝子之心。

  母亲的离去,使得85岁高龄的父亲,以孤独为伍,也不知命殒何时,总时刻想着母亲健在时的那些光景。为了让父亲的失落得到一份慰籍,她和我商量,让父亲暂住两个妹妹家中,以得到更好的抚慰。这两年,她虽然在武汉照顾孙女,但每月都得抽时间回家看望父亲,时常给父亲添制新衣新鞋,经常买一些有益于老年人健康的食品和药品。她对待父亲就像对待她90岁高龄的老母亲一样,总时常把老人的健康挂在心上。好多次,父亲哮喘老病复发,都是她牵头和弟妹们将老人送往医院。由于弟妹们都有各自的工作,她任劳任怨地在医院守护父亲。她对待老人的孝顺深深地感动着我。她对老人的孝敬,是一种无声的行动,是一份用心的报答,是一份至深的大爱。

  她是一位关爱弟妹的好嫂子。贴心长嫂慈如母,妯娌情深是姐妹。在转眼即逝的36个春秋,她用豁达、宽容、大度包容着弟妹弟媳,相继为弟妹们的嫁娶操心费力,风风光光地把两个妹妹送到婆家,高高兴兴地帮助三个弟弟喜结良缘。小弟成家时,她倾力帮助,亲自掏钱购买新房的必须用品。

  平淡之日不知觉,危难之时显真情。她对待弟妹的关照算得上是无微不至。起初,弟妹们都在家里种地。为了改变他们家里的生存环境,她用心帮助小弟及侄子们,为他们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让他们劳有所获,生活安逸。弟妹们及亲戚家里的事她总是当着自己的事,担心了弟妹,又担心侄子,担心了侄子,又担心侄孙子。弟妹们家里有矛盾,她要亲自上门调解;弟妹们家里有人生病住院,她要放下手头的事,赶往医院嘘寒问暖;弟媳和妹妹生小孩,她要亲临产房,贴心照顾,精心护理;几个妹妹弟媳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对嫂子尽情地交谈。她秉承吃亏是福的高尚品格,对老人及家人的付出,从来就不谈什么亲兄弟明算账。这些点点滴滴的琐碎生活,是她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她用双手,用自己的心灵,为我们这个大家撑起一片蓝天。她的这份大度与豁达,就像春雨一样默默滋润着家人的心。

  她不仅孝顺老人,关爱弟妹,更让我感动的是,她诚信热情,乐于助人。她不仅对家人好,对亲戚邻里都是如此。只要别人有困难找到她,她都要热情帮助。记得她在卫生系统工作时,不少患病的老乡,特别是血吸虫病患者都要找她帮忙,她总是主动热情地帮助,耐心细致地安慰,对病人住院治疗的全过程她都要关心到底。她看见弱势群体、看见可怜的人,就有一种特别的同情心。

  乐善好施、助人帮人,成了夫妻俩日常生活中一个默契的约定。在机关组织的献爱心活动中,她积极响应,热心参与。记得刘家场镇有一个叫杨倩的单亲女孩,是她主动要求帮扶的对象。从这个女孩读初中开始,一直到上大学,都是她一路关心。读高中时,她经常把小女孩接到家里,问寒问暖,关心她的学习生活,给她购买衣物等用品,资助她读书的部分费用。杨倩大学毕业后,已在广州参加工作。杨倩对她的一片爱心感激不尽,她成了这个女孩终身难忘的“妈妈”。

  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啊!在困境中的人,伤心的人,只要拥有一朵花,感觉就像拥有了整个春天;只要为她献出一片暖暖的关爱,就会为他们营造一个幸福的天堂。

  她默默无闻,质朴无华,真情坚守,她点点滴滴,可亲可敬,她的孝行、善行、美行,书写着女性人生大爱的篇章,彰显着崇高的时代文明。

  春风沐绿野,寒冬傲腊梅。在人生步入黄金阶段的美好时刻,如今的她,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花甲人生,俏梅傲枝。她迎来了生命的第二春,用她灵巧的双手敲打着键盘,与亲朋好友密切交流;用她熟练的驾技,把握着前行的方向,奔跑在希望的路上;用她美好的心灵,传承着时代文明,哺育孙女茁壮成长。


 
 

  (作者系湖北省松滋市原政协副主席、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

  本文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