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在抢救岳父的日子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6-05-0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谢齐刚】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2015年4月19日零时44分,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划破了长长的夜空,把我从甜蜜的睡梦中惊醒……我赶紧接通电话,对方传来紧张而颤巍巍的声音:“你老爸很不好,快过来看看吧!”原来是岳母打来的电话,家里只有70多岁的俩老留守。我忙说:“我白天不是接医生来家给老爸输液了吗?”岳母非常悲哀道:“我看老头子快不行了?怎么办?”“嘟、嘟…”断了电话。我想一定是岳父病情加重,否则不会夜半三更打来电话。此刻,我睡意全无,浑身直冒冷汗,马上叫醒身旁的老婆,穿好衣服打的直奔岳父家。

  我刚进家门就看到岳父呼吸困难、全身发抖、嘴唇发青,伸手一摸老人四肢发烫,床上地下吐得一沓糊涂。岳母不断呼喊岳父的名字。这时,我毫不犹豫地拨通了120急救中心,接线员简单寻问了老人的病情后,问我要那家医院的救护车。“人民医院!”我立即回答道。我们迅速帮助老人穿好衣裳。大约5分钟,医院救护车司机来电寻问具体地方。我立马下楼直奔大街上,去接医护人员。救护车停在狭窄的楼道口,我领着他们上楼。此刻,岳父已无力站立,全身抖颤得更加厉害。医生要我们把病人快点弄上车。因20年前老人车祸大脑开颅造成半身不遂,所以行动不便,加上没有担架,我决定背他下楼,可是他无法配合背不动,只好三人(岳母、老婆和我)把病人抬到救护车上。救护车带着悲哀的呼声向前行驶,蓝色的急救灯在寂静夜里一闪一闪眨着眼泪,老天爷也落下同情的雨珠。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人民医院急诊科,在护工的帮助下把老人抬上病床。医护人员开始了一系列的抢救工作,量血压、听脉搏、测心律、打点滴。这时,老天爷在也忍不住雷声轰鸣,闪电把夜空撕开,暴雨倾盆而下,似乎在为老人病痛而抓狂怒吼。一瓶液还未输完,新一轮检查开始了,查血糖、查肝功能、查肾功能、査心电图、照CT、抄B超、透视胸部等等,一下子划去了1200多元的急诊费。在医护人员协助下,我们把病人从一楼抬到二楼,又从二楼抬到三楼,一路检查下来汗水和雨水浸透了衣衫,全身上下有种说不出的酸痛。我深深地体会到《论语》中孔子曾训教的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的含意。人总是会有老的一天,也会有病的时候,在老病交迫时,正需要亲情的陪伴与照料。老人们谁不想此时有亲人在身边呵护照顾呢?可如今,子女为了谋生外岀打工,不得以把老人孤独留在家,难以在最需要的时候尽到孝心,也使在病苦中的老人,更添加了不少的寂寞和无奈!

  经过几个小时摸检排查,基本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医生说,像这种急病耽搁了会岀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幸庆把老人及时送到了医院。急诊科要我们把病人转到住院部七楼普外二科,这时二科值班医师接触了患者和病历后,把我和岳母叫到值班房,要求我们马上转院。我们一下子蒙了,摸头不是脑,放下的心悬了起来忐忑不安。医生接着说:“其一,病人年岁已高,77岁了;其二,半身不遂;其三,意思模糊;其四肾插尿管,所以病症无法与患者沟通,又不好上胃管,病情难以把握。”因此,医生建议天亮转到荆州医院。于是乎,我们马上与医生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解释,劝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我们再三祈求下,医生才免为其难收留了病人,不过有一个条件,家属必须在《自愿放弃转院通知书》上签字留名。一切办妥后,东方开始发白,黑色的天空渐渐退色,唯有老天爷还在不停地落泪,我们的心情也跟一串串雨珠一样洒落一地沉重无比。简单吃过早点后,根据医生要求进一步复査,又是CT、又是彩超等等,病人折腾了半天后,终于可以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

  望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浮肿的脸把眼睛挤成了一条线,脸色苍白无血、两鬓霜白、胡须杂乱无章,一个鼻孔插着胃管,一个鼻孔插着氧气,干巴巴的胸膛布满了电线触头,大拇指夹着测氧饱和器。双脚埋满了针管,因老人无意思地好动,不得不将双腿和手臂分别用绳子捆在床架上。这样每日输十几瓶液才安全,而且可少挨几针。凡看到老人如此惨状的人无不眼酸鼻塞。“霪雨霏霏四月连,岳父重病在医院。心如刀绞魂无所,气若游丝命系牵。医生会诊忙不停,护士药瓶吊床边。连阴何时开晴日,老人痊愈在哪天?”一个星期过去了,病人滴水未进,连续输了5瓶进口的人血白蛋白后,脸色逐步转红,28号撤岀了病人所有监测仪转危为安,逐步可以进食,而且一天比一强。为了感谢近十天来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贴心护理,本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精心制作,分别送到院长、医生、护士长办公室。普外二科病区的领导非常重视,把我写的《感谢信》裱好放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让往来的医患人员及家属品读传颂!为了弘扬正气,我把《感谢信》送到《松滋医苑》杂志社,主编黄代荣先生看后非常激动,认为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复杂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传播,表示编辑发表。

  “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给我们也带来了好运。医生通知我们说:“老人可以出院了。”兴奋之余,我们办完了相关的出手续。可是天公不作美,雨一阵接着一阵。或许是老天爷预示老人出院风调雨顺吧!但是,我们联系了几部小车因岳父行动不便而遭拒绝。眼看快到中午了,我决定借住院部残疾推车,把老人推回家。也许这个决定感动了上苍,雨渐渐停了。于是,我们三人抄近路一鼓作气把老人推回了家。虽然人很辛苦,而且还有三个陡坡,但是快捷简便,同时也方便老人上下。

  在医院照顾岳父的日子里,我感受颇深。在争分夺秒的急诊科,在熙熙攘攘的候诊室,在焦心期盼的患病房,顿悟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感悟了生命与健康的重要,领悟了“不求长寿,但求健康”的道理。在住院部大楼里,楼下妇产科传出了婴儿响亮动听啼哭声,楼上重症监护室传岀了家属悲痛欲绝的哭喊声。是啊,一个人哭着来了一群人笑了,一个人笑着走了一群人哭了,这就是所谓的生死轮回吧。因此让我们珍惜生命、关爱亲情、及时行孝吧!常言道:“乌鸦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情,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百善孝为先”孝乃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美德,对先人的孝道,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件两件具体的事能体现的,那是要具备多方面条件的,或传统文化理念的。我们要牢记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古训!有诗云:“父母原来树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风。劝君尽力生时养,死后悲号总是空。”千万不要错失了陪伴父母的机会,留下永远的遗憾与懊悔。

 

  本文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