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师生情谊深似海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12-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远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通讯报告集《我们松滋人》(第六卷)采稿之二十三

 

  1959年8月,我刚满16岁不久,就子承父业,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教书生涯。从那年开始,我既教书又当班主任,多次跟班上,一直和学生打交道,从没有间断。大江两岸,天涯海角,甚至海外,都有学生和我保持联系,一个个忘年交情同父子父女。退休以后,我走遍祖国的东南西北,都有学生热情地为我接风洗尘。丰盛昂贵的酒席,舒适宁静的住宿,体贴入微往返旅途的安排,道不完的离情别绪,令我们一家人感动不已。

  

桃李园丁李远谘老师

 

  人人都说高山高,师生情谊比山高;人人都说大海深,师生情谊比海深。

  更令人感动得终生难忘的是,学生们一次又一次为我和老伴筹划生日宴会。2012年春节,学生王金辉和杨良成专门与我的孩子商量当年古历五月在国际大酒店为我筹办生日宴会一事。在我古稀之年,十几个弟子还讲了孔孟之礼。有名学生说:“我们今天不仅要讲大礼,还要磕响头。”一名身为局长的学生因公没赶上中午的宴请,晚餐前才赶到。同学们开玩笑地说:“我们都行了大礼,你可要补上。”一个同学连忙在地上铺上桌布,这名局长当机立断,左手推开递来的桌布:“我直接在地上磕,才表现我对恩师的一颗赤诚之心。”

  学生杨良成特意送来一幅装裱好的寿联:

尺方讲台躬耕喜看桃李芬芳;

斗室文案笔撰欣品虎啸留痕。

  学生周国文在微信中电传两幅寿联:

七秩春秋常怀百年大计;

三千弟子何止八九贤人。

 

蜡炬成灰艺德双馨一枝秀;

春风化雨桃李并艳满庭芳。

  

和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一起

 

  远在美国的学生苏运超、四川的付华和周国文也送来了生日的祝福。这一切的一切,令我们一家和亲人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杨林市中心学校和中学都派专人送来花篮和生日的祝福。

  事后教育局原局长易文慧知道学生如此盛情都赞叹不已,特意来电祝贺:“为您高兴,祝您健康长寿!”为此,《荆州晚报》一名记者听了此事,深受感动,也在有关文章中作了报道。

  在我的几本拙作《虎啸客李永禄传》《岁月留痕》《夕阳放歌》《桃园佳话》《悠悠岁月》写作时,学生王勇、苏振德、李波为该书分别题写书名和设计封面;杨良成、卢宏英、王汉平、周明悦、王金辉、李涛、张蓉等不厌其烦对拙作进行校对和润色,或写序言和跋;在松滋饭店为我举行首发式;松滋市教育局和教育工会、杨林市中心学校和中小学,伍业军、易发宇、王军、文远兵、任时海、文远阳、李传文、杨军海、张知权等为书的印刷和发行作了大量的工作。没有他们的配合和鼎力支持,我的晚年生活便没有这么丰富多彩。

  人年纪大了,老了,免不了生病。所幸无大碍,但小病从没有间断。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在新江口出了车祸,十几名学生闻讯在第一时间赶来家中看望。还有一次我的左手臂摔断了,学生杨良成在人民医院楼上楼下忙个不停,扶着我拍片、包扎,然后租车把我送回家,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周到。

  我有三个孩子,都不在县城,在自己伤风口渴的时候,感到欣慰的是就有三名从医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我的身边。他们是招之即来,是我的贴心保健医生,尽了儿女们应该尽的孝。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工作,总不能鞍前马后行影不离呀!

  

2016年9月,李远谘与冉圣红(现供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毛传阳(现供职于中投万方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吕传红(杨林市中学1985年全县中考状元,现供职于北京人保资产管理公司)等留影于北京俏江南。

 

  第一名保健医生是苏永东,他在新江口镇中西结合医院工作。每当头疼发烧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我们刚从杨林市搬到新江口,那时还没有医保。一次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他便领我到药店买药,到社区门诊输液,这样比在医院实惠得多。以后关节疼痛,又开车介绍我到治疗疼痛的专家门诊就医。新江口镇中西结合医院冯小平院长,其人医术精湛,医德又好,从不乱开药,不乱搞检查 ,诊断十分过细。因苏永东的介绍,我和他挂上了钩,有时电话求医。后来他到另外一家医院高就去了,远在郊区。我因对去新医院的路不熟,永东闻讯开车过来送我去就医。挂号、就诊、付款,取药……他全包了,特别周到。

  第二名保健医生是张玲 。我还在杨林市上班时,就和她挂上号了。特别是我和老伴在市中医院住院的时候,她更是楼上楼下忙得不亦乐乎。联系名医、交待护士精心护理,安排病床、出院结账……照顾得无微不至,连我和老伴都感到太麻烦她了!

  第三名保健医生是伍远涛。她是湖南澧县三医眼科医生,公、松、澧县人民赞誉称她“光明使者”,不知多少眼疾患者在她精心治疗下重见光明。我以前视力一直都很好,视力保持在1.2左右,今年来忽感不适。和远涛联系,刚好她在北京进修。上个月她刚进家门,连茶都没喝一口,急忙与我视频通话,让我双眼睁大对着手机屏幕。她仔细观察,确诊问题不大,属于干眼症,开了爱丽滴眼液等三样眼药水,一天3—5次,都交待得清清楚楚。这叫“先生不出门,学生手机诊”。

  

伉俪情深

 

  2013年初冬,应八五届三(2)班学生赵成梅和陶洪青夫妇之邀,要我带队率领同学们到荆门她家去作客,并到襄阳古隆中风景区一游,师生重温《出师表》。这次急需用车组团旅行,孩子们还没买车,学生杨继辉和汪勇在我急需用车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杨继辉没有时间,就专门安排了一名司机。他们一接到电话,及时把车开到大门口。此时此刻,我忽然联想到2011年早春,应成都新都法院全国优秀法官付华、崔俊先夫妇和刚好出差到成都的王金辉之邀,刚在重庆结束参观了先父母的同学《刘国枢油画回顾展》,然后搭动车直奔成都。难忘的西川之行玩得特别开心。武侯祠背诵《隆中对》,杜甫草堂咏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都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学生和老伴直夸我记心真好!看来,我还没得健忘症,以后不会老年痴呆。读书和教书时的背功正好派上了用场。回来时,王金辉专门为我和老伴买了返程机票,圆了我的“飞机梦”。几个孩子们同他们联系上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6年9月25日,在北京创业的毛传阳老师得知我和老伴来京外甥李娟家,专门来电邀我们到“俏江南大酒店”一聚。毛老师毕业于杨林市中学,以后又是我们的同事,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背诵外语,刻苦考研,自学成材,创造人生的辉煌的事迹,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杨中学子。一别近十年,这次能在京城重叙杨中情谊,激动得我夜不能寐。我不好意思地说:“我们有很多人!”他说:“来的都是客,人多才热闹。”毛老师考虑真周到,他把我在京工作的学生冉胜宏、吕传红都邀请到了。那一餐菜馔特别丰盛,我第一次品赏到了山珍海味,有一种鱼是在深海4000多米才能捉到它的。毛老师不住地为我和老伴敬菜,弄得我们十分不好意思。后来听外甥李娟说,那顿饭要花四五千大洋啊,还不包括他自带的酒水。短短的几个小时,诉不尽杨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奋力拼搏,苦战攻关”的杨中精神的灵魂。我的女儿张蓉、外甥李娟都是毛老师的学生,深深敬佩毛老师刻苦求学、自学成材的精神,忘不了毛老师每天凌晨带领全校师生跑步的情景。三张珍贵的的合影,把杨中情结定格在弥足珍贵的照片上。

  

幸福晚年得宽余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当我受到不公正待遇在纸厂河中学劳动改造的时候,学校当局安排我到有血吸虫的王家大湖下湖打猪草。刚好遇到家住湖区的学生卢其旺,他坚信“李老师不是阶级敌人”,不仅驾船替我把猪草捞好,堆在柳树林里,搬出一把躺椅让我看书休息,每天中午还为我备好中餐,傍晚才挑着他为我装好的猪草回校。小卢还组织街上的学生张宗翠等人带着礼物去看我,气得监管人员气急败坏地直跺脚:“李远谘还没有斗倒斗臭……”这真是患难见真情啊!

  写完上述的追忆,总觉得不够周全。纸短而情长。人近暮年,还有一大群学生把一名老教师放在心中,这就是一名普普通通老兵的价值,老朽足矣!

  2019年6月17日下午8点定稿于北湖玉带园寓所

 

  (作者简介:李远谘,1943年5月出生于杨林市李家坪一个书香世家,1959年7月松滋二中初中毕业,终生从教,长期担任初中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松滋县首批语文骨干教师。出版有教学论文集《耕耘者之路》,长篇人物传记《虎啸客李永禄传》,自《岁月留痕》,诗歌散文集《夕阳放歌》和《悠悠岁月》,书信集《桃园佳话》,随笔《晨曦者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