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从棒槌到洗衣板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9-01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唐汇寅】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我满8岁那年,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大跃进。父母亲每天起早摸黑去上工,丢下4个孩子在家里。我这个老大自是天然的儿童班长(编制不够一个团),带弟妹之外还要做洗晒衣物之类的家务。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全家的衣物洗了头遍,交给我漂洗、晾晒。搓洗衣物用的是肥皂,可能父辈最先使用时还是舶来品的缘故,那时叫它“洋胰子”。后来我们本地的小工厂也造出了肥皂,其中掺和了棉壳油,臭味很浓,大家称之为“臭肥皂”。它让我们甩掉了有损民族尊严的“洋胰子”称号,功不可没,但因其太臭终归停产了。

漂洗衣物在傍街的小河边。先将衣物在河水中浸润一下,然后放在石板上用棒槌捶打,反复几遍后再在河水中摆荡几下予以拧干,内里的肥皂水就挤压干净了。小河从西流到东,河边洗衣的人一串串,“啪啪啪”的棒槌声此起彼伏,宛如一曲《洗衣歌》。

中学时读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方知这一曲《洗衣歌》古已有之。南北朝时温子升写的《捣衣诗》更早:“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硫磺。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古人做衣服的织物较为硬挺,须先放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后再缝制,称为“捣衣”——后来泛指捶洗衣服,所用的捣衣杵就是棒槌。这根棒槌用了一千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唯有古时捣衣者的哀怨之情业已淡出。

十多年后,洗衣物一事好歹获得了历史性进步——用上了洗衣板。最先的洗衣板纯系木制,在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凿出一条条细密的横槽即成。设想周全的还在上端挖了一个搁肥皂的方形凹槽。时隔不久,塑料时兴起来,模压的塑料板取代了洗衣板上的横槽部分。制作塑料模板比木板上凿槽省事,而且棱角更分明,搓洗衣物更给力。

别小看这块搓板,富有洗衣经历的人都很感激它的发明者。以前用两只手逐一搓洗衣物的各个部位,既费力又费时。现在将衣物铺在搓板上涂抹肥皂,面积大速度快,揉搓时浑身使劲,比双手搓洗轻松多了,洗蚊帐被单尤其好。家里用上自来水后,漂洗衣物再也无须下河,只消在盆里换几次水,多揉搓几遍就够了。棒槌自此下岗,退出了盘踞千年的历史舞台。

新生事物少不了也有缺点。洗衣板给我们带来方便,也带来了一点副作用。不知道是真有其事,还是传媒刻意打造渲染,说有个惧内的男人被老婆罚跪了洗衣板。有道是“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传媒就是笔杆子,其影响力之大,煞是了得。在它的煽动下,“罚跪洗衣板”果真成了强势女人虐待丈夫的一把“撒手锏”。我们单位有位享誉“母老虎”的女同事,就在盛怒之下罚他丈夫跪了洗衣板。一帮小屁孩从她家窗前经过,瞄到了这一幕。这事属于家庭隐私,不便打探也不宜宣传。那种模压的塑料板,棱角何等坚硬,人的膝盖和腿杆子没长什么肉,硬硌硬的,何等难受。一旦张扬开来,有了先例,妇女都去仿效,我们男人还有何脸面。

感谢上苍,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洗衣机迅速普及开来,搓板被甩到了九天云外。洗衣机从单纯的洗衣到甩干,再到带烘干功能,弯道超车,进展神速。1982年,我在单位里率先买上洗衣机,品牌是“吉而灵”,最便宜的那一种。

最便宜的东西也最简单,它就是一个塑料桶,下面配个电机拉动波轮。由此我十分纳闷,如此简单的机器,国外使用了数十年,咱们也有很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能造出两弹一星,怎么就没想到洗衣机呢?居然让搓板猖獗多年,让我们男士一族丢尽面子,闹出了不少流传后世的笑料。


(作者简介:唐汇寅,男,生于1950年,大专文化。湖北省杂文学会会员、松滋市杂文学会顾问,其杂文三次获得“克权杂文奖”)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