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回忆而立之年的学生生活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09-09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黄美涛】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984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春天,我“上大学”的春天。

那个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干部要知识化”。党中央根据他的建议,决定分期分批把青年干部送到大中专院校去学习深造,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当时的松滋县委按照上级党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把“年龄在35岁以下、工作年限在8年以上、身份是中共党员、行政职务是副科级以上”的青年干部,通过文化考试送到大专院校去学习。经过综合衡量最终确定了30名青年干部为第一期培训对象,我是其中的一名。


乐黄美涛回忆录我的大学1.jpg


随后我就从我当时工作的共青团松滋县委会离职,去专门为我们设立的文化补习班学习。补习班设在原松滋师范,补习班的班长为当时的刘家场镇党委书记易法新。补习课程有语文、数学、政治、史地、理化等。老师分别是松滋师范2人、松滋一中1人,教语文和政治的老师,是科班老师后调入行政部门的县委办公室干部杜在新和政府办公室干部雷体华。3个月的补习时间结束后,于6月底赴原荆州师专参加高考,时间为2天。考场外有武警站岗,考生一人一桌,非常严肃。8月初我们的考试成绩出来了,松滋县30人参考,录取了7个人,我便是其中的一个。8月底松滋县委组织部把我们这7个人召集到组织部开会,要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告诉我们在学习期间,除了工资照发以外,每人每月有9元钱的生活补助。

9月中旬,我来到位于荆州城西门外的湖北农学院(现为长江大学)报到注册上学。学校专门为我们这些“特殊学生”修建了一个小院子。门上挂着“干部专修科”的牌子,供我们居住和活动,吃饭是同老师们一道吃教工食堂(普通学生是吃学生食堂)。我们这个班共有40名学员,全都来自荆州地区各县市和在荆州的省直农场的行政干部。学院院长叫廖冬青,班主任叫曾令香。班长叫王中海,他当时是钟祥县的一名副县长。我们的学制为两年,专业叫“农业经济管理”。开设课程有:大学语文、普通化学、作物栽培、农业经济、农业会计、农业气象、计算机等26门课程。各种成绩考试合格后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毕业文凭”。


乐黄美涛回忆录我的大学2.jpg


如今这个《毕业证书》已在我的手中存放有30多年了,虽说它的“含金量”不是太高,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红本本”记录了我个人成长史中的一个难忘的阶段。


(作者为湖北省杂文学会松滋分会党支部书记、理事)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