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黄金难买的真情——不可磨灭的记忆之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12-1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肖永林】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乐肖永林回忆录黄金难买的真情.jpg


人生会经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的随着时光流逝而淡化了,不再提起,有的讨人心烦而嗤之以鼻,有的却铭刻于心久久不能忘怀。我心中有两桩往事记忆犹新,不可磨灭。

其一,手足情,情深似海。

那是我上师范的日子里(1978年),有个周末回家,第二天返校,从西斋搭车到新江口买车票需要九毛钱。母亲提前为我准备好了午饭,让我吃了早点离家到西斋去买车票搭车。恐怕误了车程(因为桐子岭距离西斋集市还有十多里路,需要步行),临行前母亲从床头底下摸出了七毛钱给我,说是车费。我二话没说接过母亲手中带温度的七毛钱,背着包上路了,连声“谢谢”也没有。在路上,我紧紧攥着母亲给的七毛钱,心里仿佛五味瓶打破一样什么滋味都有,犯难的是:七毛钱怎么买车票,搭到哪儿呀?今晚能赶到学校上晚自习吗?想着想着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俗话说:“好男儿泪水不轻弹。”于是,我有了主意,凭七毛钱可以买到石咀子的票,如果师傅发善心可以带我到学校,如果硬是不行也罢,下车走吧。石咀子距离学校也只不过七八公里路,心中盘算着,就这么办。

我走到林家坳,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兄——,等一下!”我猛地回头一看是哥哥。他边跑边喊,汗流浃背。我迎上去说:“哥,啥事?”哥哥无语,只是气喘嘘嘘,伸手给我已被汗水浸湿了的两毛钱,说了声:“走吧,凑齐了九毛钱可以搭车到学校了。”这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这份情是无价的,也是黄金难以买到的。两毛钱千金难求啊,怎不叫人铭记于心呢!

其二,同窗情,情重如山。

在师范的日子里,我和汤绍喜是同窗,他是大岩咀鸡鸣寺人。入学前,他进过煤矿当工人,回家在村里是信统会计,还入了党,是我们班唯一一名学生党员,也是我们班班长。西斋、大岩咀一河之隔,本来就是一家人,同属一地的人在一起显得格外亲切。我们朝夕相处,学习上互相帮助,球场上切磋球艺,生活上给予极大照顾。当年他在我心中简直就是富豪,他手头有钱,而我是穷光蛋。有时傍晚或是周末到街上玩,看到那香喷喷的豆饼就有意思地靠近店铺,直勾勾的眼神看师傅折腾,垂涎欲滴,想吃却又囊中羞涩不敢问价,可是汤绍喜不问价,高喊一声:“师傅,来两份。”原来一个豆饼需要两毛五分钱,这么贵,太奢侈了吧,我心里犯嘀咕。

那豆饼的制作工艺非常特别:糯米蒸熟加葱蒜、加瘦肉和豆腐干,用它们作馅,然后用豆皮包制,放入锅里翻煎,金黄色煞是好看,香气扑鼻,来买的人络绎不绝,还排着长长的队哩。因为好吃,有了第一次就不愁没第二次了,我们成了店主的常客,每次都是汤绍喜买单,我当吃客。有时佯装不想去,可是他硬是拉我去,我好无奈哟,手无分文回请不起他。

四十多年过去了,而今的豆饼怎么吃都没有那个味道,这段同学情啊重于山,难以忘怀。

人生苦短,一晃我们都老了,退休了。回忆这些好像没有什么价值,也许别人会笑话,也许有人说:“谁叫你穷?”是啊,我穷怕了,现在即使有钱也不敢乱花。我要告诫子孙:勤俭节约,不忘根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曾经发生过的往事。


(于荆门修改稿)


(作者简介:肖永林,湖北省松滋市洈水镇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在洈水镇中心学校工作,2016年退休。爱好阅读与写作,公开发表作品多篇)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