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百岁父亲的品格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1-12-21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章振环】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可我的父亲对我的爱既有山的严峻更有水的柔情。12岁不到,贤淑的母亲因病48岁那年就离开了我与刚满14岁的姐姐,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带大,帮我们成家立业。父亲48岁(母亲36岁)得幺女,呵护了我52年,再过一个多月,就离我而去14年了,但老人家的慈善胸怀、坚毅品格永远烙印在我的脑海里,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已故百岁老人张卜相(义之)像.jpg

已故百岁老人张卜相(义之)像


拾金不昧重信义。1959年“十一”,十年一大庆,天刚蒙蒙亮,父亲就顶着我到刘家场看热闹,中午时分到老街饼铺去吃烧饼。父亲在案板边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布裹着的小包包,拿在手捏了捏,然后就坐在那里,一直等到失主来了才打转身。回家途中已是灯火闪烁,望着山坳上焦急等待的母亲,父亲满是愧疚。待父亲说明原委,母亲拍拍父亲的肩说:“我看得来的就是你的实诚。”

以德报怨传佳话。母亲有个双目失明的姑妈离我们家不远,父亲每年都要接她来玩几天。开始母亲不太乐意,因为难忘五岁就到姑嘎嘎家做童养媳的经历,并且还曾经在父母的婚姻中百般阻挠,数次离间。父亲开导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还是你亲滴滴的姑妈。”于是母亲不再说什么。母亲走后好多年,父亲都还自制兜竿(滑竿),叫上哥哥去抬姑嘎嘎来我们家玩,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肝胆相照见豪情。我家有位长我20岁的大哥。好多年以后,我才晓得哥是二岁多时抱回来的养子。哥哥是从他老表家背回来的。父亲视哥如己出,幼时就教他打算盘,还送他读私塾。合作社时哥就入党,当了一辈子基层干部。哥哥忠孝两全,与父亲患难与共,对其百般体贴。一碗米酒、一个包子,当时农村难得一见,他都要送给父亲先品尝。父子情深令我感动,让我嫉妒。

还有,那个烧饼铺的管福伯伯是父亲的结拜兄弟。他敬重父亲的人品,父亲也经常担一些松毛、树枝树皮去解决他生计所需。他们的感情就像亲兄弟,把义结金兰延续几代人。

父亲认的双目失明的干儿子,孤寡无依的兄弟一走动就是一辈子。

举案齐眉生死别。1966年4月,母亲因病重无药回天,撒手人寰。父亲总觉得母亲历尽磨难,年龄比他小一轮,没享半天福就先走了,心里充满悲伤自责与不舍,半年多的时间根本不能自拔。望着父亲皮包骨头,摇摇欲坠的身子,我哭喊着说:“爹爹,我没有了妈,不能再没有您啊!”第二天清晨,父亲把我搂在怀里说:“幺儿要自成人哟,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说你们有娘养没娘教啊。”我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


本文作者.jpg

本文作者


呕心沥血育后人。文革后,卸甲坪公社开办红土包中学,老师走访到了小学毕业辍学在家的我,父亲当时二话没说,应允我上了初中。两年后刘家场区又在兴办青坪中学,我试着与父亲商量,还想去上高中。当时我近18岁了,在队里可算个硬劳力,家里还住个偏搭子屋,父亲也是快70的人了,没想到父亲再次二话没说,只说了句“要读就认真地读”。从此,农机矿机建厂房、做护坎、四六一电厂扳汽砖就多了个疲惫的身影,十三条岭干沟弯弯曲的山路上,可常见一位一路小跑背着背篓送米送菜的老人。直到今天,父亲满是血泡的双手,来去匆匆的身影不止一次地在我梦里出现。

1974年7月我高中毕业了,十月份上了文家河水利工地。开工没几天,团部要求凡上工地的400多名高中生每人写一篇发言稿,代表刘家场民兵团5000多名指战员在指挥部誓师大会上表决心,我的稿件有幸被选中,会后我以副团长的身份被抽调到团部上班。当时好多人说:“你命好,没挑几筐土就去握笔杆了。”我笑着说:“我的命运爹做主,没有父亲的开明就没有我的今天。”

耕读传家有教诲。1976年4月,文革后松滋县首次面向基层用推荐加考试的方法招公务员,我有幸入围。上班前一天晚上,父亲对我说:“我们家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守着清平过舒心日子,你要懂得珍惜,端了公家的碗,不能吃一时的饭,要吃一世的饭,要踏实忠厚,勤快刻苦,工作尽管多做一点,没有人是做事做没了的。”带着父亲的教诲,我踏上了漫漫职场路。我诚实做人,老实做事,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正科级干部。二十几年后,我的儿子上班前去看爷爷,他用同样的话嘱托我的孩子,如今他的孙子浩浩通过二十余年的历炼,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正在基层领导岗位上恪尽职守,为父老乡亲服务。

追根溯源报宗亲。父亲一生敬畏祖先、睦亲重族,90岁高龄还在手写家书,记录我们刘家场支系始祖在哪、来祖是谁,书写得清清楚楚,把爷爷奶奶出生在哪里、生年卒月交待得明明白白。父亲的行为激励我在续修张家山清河祠家谱的路上与宗亲们一路前行。续修整合资料需要房子,我多次无偿提供场所、住宿,几次慰问修谱工作人员,随老家寻亲团上巴东,到五峰与宗亲们一起探讨为啥修谱,作为族人怎样参与修谱的研讨,我的发言引起了一些共鸣。我的参与除了自身有认识,更主要的动力在于父亲的夙愿激励着我完成,我是在负重前行。

刻骨铭心扬孝道。父母就是一本书、学而不厌终身受益,追忆无穷,传承千古。父亲兄妹五人成人的就他一个,独子骄惯是必然,但他没有放纵自己,处处修身养性。父亲孤身一人,亲情缺乏,但他心中有大爱,德不孤,邻里都相亲,养子如己出,孝道胜亲生。父亲中年丧妻,多次婉谢媒人牵线,孤灯相伴40年,只留暖光照后人。他老人家一路前行,知足常乐,谦躬做人。儿孙有家有事业,父亲仍然是一位和善低调的乡间朴实老人。难忘父亲在我怕鬼的年龄为我留长明灯,那时文化室活动一弄就是半夜大半夜;难忘父亲的背篓,里面装的全是他亲手种的土特产,背了三十几年我是知道的,背篓换了多少个我是不知晓的;难忘父亲每餐饭前搁着双筷叫祖父母吃饭的情景。孙子问他:“您看见他们来吃了吗?”父亲一脸虔诚地说:“吃不了了,但每每不忘父母恩,也只能这样了。”难忘父亲锁定央视11频道,一边听戏一边敲打节奏的样子……

人生满百靠修行。无情丁亥年冬月十五清晨五时许,习惯早起为父亲换暖水袋的我千呼万唤父亲就是不应,含笑躺在幺女的右臂弯里静静地离去。五月里,百岁寿辰政府送匾仿佛就在昨天。那天晚餐盛的饭夹的菜父亲一口没剩,约21点,重孙递给父亲的饼干吃后还习惯性地道了声“谢谢”。父亲的突然离世,好多年我都无法相信是既成事实。但逐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看到影视片中老人没有质量的生活,我释然了很多,觉得父亲走得是幸福的,是上百年修来的。一生的慈善、宽容、勤劳成就了父亲安享快乐,无疾而终。

作为儿女的思念是无穷的,把父亲的品格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才是最最重要的,所以任重而道远噢!我将不遗余力带领子孙,像父亲母亲那样做人做事,以告慰二老的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章振环,1954年生,中共党员,高中毕业,曾任湖北省松滋市庆贺寺乡党委宣传委员、副乡长,刘家场镇政协副主席。)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