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人生堪大写——《回望来路》序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7-18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杨东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承蒙周贻松先生的抬爱与信任,把他的自传体散文集《回望来路》交我校读。先生是一位办事十分认真的人,故不敢怠慢。本来我做事也一贯用心,只是对先生所托之事尤为慎重。461个页码、35万字我是逐字逐句逐页逐篇地细读至罄。我觉得,这是我今年春节期间做的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为完成先生嘱托之重任,我春节的读书、写作、编书计划全部搁浅,但无怨无悔,因为从《回望来路》中受到了一次灵魂与人格的洗礼。我以为贻松先生的人生是一个堪当大写的锐意人生。校罢《回望来路》,虽掩卷但不能释怀,写下一段文字,以表达对贻松先生的钦敬。

我和贻松先生并无庸俗之交,只是文学活动中的交往与照面。我通集拜读了他的第一本专著《心灵况味》,并参加了发行座谈会。这是我的心里第一次深深打下他的烙印。后来,他时而给我主编的《松滋杂文》和《松滋文史资料》投稿,松滋作家协会组织的征诗活动他几次拿下一等奖。这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意更深。故我编辑文史资料《土家明珠——卸甲坪乡》特意请贻松先生担任特邀编辑。直至校读他的新著《回望来路》,领略与分享作者的历历往事、绵绵亲情、缕缕心香,并有所感悟。

《回望来路》是对社会的深刻反思。窃以为,大凡文学作品,如果失去了它的社会意义,纵然美若珠玑,其价值都大打折扣。《回望来路》的可嘉之处就是在回眸人生的同时记录了社会,并用真实的文字在字里行间对社会进行反思。比如大办钢铁和文革的焚书之举。在《负笈二中》一文的末尾,作者对大办钢铁作了如下记录:最难忘的还是1958年秋天去刘家场参加大办钢铁……这时的刘家场人如蚁集,熙来攘往,山上山下炼钢高楼林立。到夜间,那真是炉火辉煌,光映苍穹,干群废寝,场面壮观。白日里,你在山上路边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大便。全县各中学的师生都汇集于此,各机关企业和各区镇公社的干部群众都调兵遣将到此会战,耗费钱粮无数,砍伐树木如山,都只为了那1070万吨钢。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发疯,森林河山在呻吟,灾难隐伏着狰狞。这段文字有真实的场面描写,有作者胸臆直抒的反思。在《回望来路》中,像这样的描写+反思的文字比比皆是。

《回望来路》是人格的大写。读罢作品,你会觉得看起来是一位羸弱书人的贻松先生是一座山,一座巍峨的男人山。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为五斗米折过腰,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和卑怯软懦。他的人生,是锐意的人生,是值得大写的人生。《我的反对票》真实记录了他在担任人大代表时,在大会上高高地举起右手,就《选举办法》投反对票的经过。他是迄今为止松滋人大史上唯一一位在全会上投反对票的代表。他不是出风头,他是因为《选举办法》不符合《地方组织法》,且在主席团会议上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未被采纳的前提下投下的反对票。在《一份驳回政府报告的议案》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严守职责,为民代言的大代表形象。《我与人大人事任免》一文,也反映了他竭力维护代表权利,维护法律尊严的正义之举。在文章结尾处,他直言不讳:我国的民主政治是多么的幼稚,甚至还有些虚假。反映贻松先生高大人格的不只有他的忠于职守,更在于他从不粉饰自己。

《回望来路》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裸晒。在《怀念父亲》一文中,写了父亲周祥兴的积极、先进和正统,写父亲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正派廉洁,写父亲为人谦和,服务周到,写父亲勤俭朴素,写父亲烹饪技艺高超。在写父亲烹饪技艺高超时有一个细节:父亲退休以后成天坐在家里,根据他的实践经验著书立说,写一本有关烹调的书。开始,我还是蛮积极地支持他的,帮他誊正复写书稿,撰写前言,并帮助他找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邹时炎联系出版。后来听他说书出版以后,要把稿酬拿去交党费,这时我的心就凉了半截,再也积极不起来了。这里,作者写自己从积极变为消极,我不仅不觉得他小气,反而觉得他的人格更高大了。其实,贻松先生父亲的专著还是在他父亲去世后由他编辑整理出资出版的。

《回望来路》是人生励志的经典。不断自我励志是人生成功的秘诀。无论是人生初就业,无论是在部队,无论是从事办公室工作,无论是住队,无论是在人大机关,也无论是在退休以后,贻松先生都孜孜以求,好学上进。作者一生酷爱诗歌写作,以诗言志,借诗抒情。《回望来路》中引用了他写的许多诗歌。从他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颗进取之心的砰然跳动。年轻时,他遇到人生第一次病魔缠身的困厄。在荆州做完手术回来,分别在两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励志情怀:昔日虎气今何在,苦遭顽疾缠周身;恨不即喝严霜退,唤回春风枯柳荣;为遂素志斗病魔,壮心不已盼出征。(《有感》)革命人贵有精神,岂惧疾病相欺凌;人生除死无大病,一息尚存仍斗争。(《感怀》)两诗虽然不乏时代印记,但进取之心十分撼人。《述怀》写于19877月,诗中有句:达则承担尽余力,穷时洁身以自好。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时时警醒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的心境。在《我的反对票》一诗中,作者写到:我深信,竹根只要寻得一撮热土,就要吐露自己的思想,只要有笋在,挺拔便不会遥远。这样的诗句,不仅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境界,堪称名句,而且反映了作者人生的成熟,意志不减,更有思想支撑,尤其值得世人欣赏和借鉴。从《退休了,真好》一文,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暮年的萧条,而是夕阳的艳辉。文中,他披露近期五点打算,包括阅读《莎士比亚全集》等中外名著,进行诗歌和杂文创作,学习钻研PS技术,出版摄影作品集,完成九条线路的中外旅游,创作游记作品。未来路线图包括练习弹月琴或电子琴,画油画或水彩画,举办个人影展,80岁以后都有练习打太极拳和玩太极剑等四项计划。这样的人生能不充满活力,能不硕果累累?

《回望来路》是阅读的上品。作品的细腻与真实,美感与风趣,个性与地方性均堪称道。《经历住队》记述了他在大桥大队农户住队的一个情节:春寒料峭的时节,一天晚上睡觉以前我照常去厕所提粪桶,以备夜晚小便。等我左脚踏上茅厕板,手还没拿到粪桶竹系,脚下的木板断了,我的脚掉进了粪缸。我左脚穿的翻毛皮鞋和棉裤腿全沾满了粪便,臭气冲天。幸好粪缸不大不深,否则情况更糟……我当时想,自己怎么这样背时哟,真是打屁都缠胯子。读到这里,我们会有一丝的好笑,但立马就会感到艰辛与沉重。在《母亲的伤病》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27日上午,我起草了一份《父亲生病丧葬和母亲赡养等有关问题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咋一看,读者会觉得这种家庭公文十分好笑,但同时可以看出作者办事认真的态度和作为长子的负责精神。作品中的一些特定方言也令人发笑,但正好恰如其分地满足了作者的表达需要。如《人大办公室的八年抗战》一文中的记述:这下子我肩上的担子变重了。不仅要完成大量的文字工作任务,还要做政工、会务、文档乃至文件的校对、油印等琐事……忙得乌焦巴龚这里的乌焦巴龚是不可开交的意思,显得十分形象。这篇文章中还有一个方言词,如因为经常失眠头痛,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真是搞得皮垮毛落’”皮垮毛落一词为我们刻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工作狂形象,既幽默又生动。在《送伞》一文中,有一段描写十分精彩:回到家里的时候,雨下得更大了,柏杨树上仅存的几片叶子在北风中瑟索着,拼命地拉着抖动的枝条,仿佛生怕离开了大树。这是作者在天下着大雨时为给放学回家的两个女儿送伞所作的铺垫,充分体现了父亲担心女儿那种揪心的绵绵亲情。

校读完《回望来路》,是为感。


2010年元宵节于菊花间


(原载2010420日《松滋杂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