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30年的聚会 30年的回归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8-10-1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肖文正】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我的高中是4年,我的大学也是4年。高中4年所累积的情感远比大学厚重,不单单是因为朝夕相处的学海泛舟,还有荣辱与共的快意恩仇……一碗菜,一杯茶,一张纸,一支笔的背后,都有一个个令人喷饭的故事。高中的“苦难行军”与大学的“喜大普奔”怎能相提并论?!

  毕业10年,我们在负重前行;毕业20年,我们仍在努力打拼。只有等到毕业30年,理想的风帆开始降落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驻足回望一路的风景,以平和的心态重拾初心。

  青葱的岁月渐行渐远,而额上的年轮比较壮观。我们以聚会的仪式来完成对青春的纪念。同学聚会决不是成功者的派对,到了知天命的年轮,就会感觉什么都是浮云。正如覃文平所言,“同学”这个词,不加定语,才觉有趣;不要后缀,更有韵味。松滋二中的老教室没有阶梯,平等的格局拉近了心的距离。倘若添加世俗的光环,30年的聚会肯定引来心酸。尽管部分同学选择了“相见不如怀念”,在同学的字典里没有遗憾、更无抱怨,因为同学间的情谊最真,保鲜期最长。

  作为高考的受益者,也是高考的批判者。有人戏言,“把黄冈中学办成全国的模范监狱”。虽说这有些夸张,但暗合了我们的过往。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改写人生。对那些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同学来说,高考分数线就是三八线。30年的隔离可能成为天堑,但我们还是企盼能像十八九岁一样把酒言欢。或许世俗的鸿沟与心里的壁垒让彼此变得陌生,若不尝试,怎么知道我们能不能破解心门的门禁?经过30年的变迁,我相信鸿沟会越来越浅,犹如苦竹旁边的洛水,干涸的河床也会坦露心迹。

  老照片记录的瞬间,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吃5分钱一份的萝卜白菜,也得掂量掂量;用清澈的甘泉沐浴,那才叫酣畅!30年过去了,皂荚树上的铃声仍在心中激荡,文老师粗犷的噪音还在耳边回响。皂荚树老啦,是不是暗示生存土壤的恶化?文老师的离去,是不是预示新生代的崛起?与其追寻模糊的足迹,不如发起一场爱心接力,共同寻找睡在上铺的兄弟……如果我们还能重复简单的快乐,还能低语落榜的失意,跨越30年的相聚就值得期许。

  同学聚会也不是为了兑现青春的誓言,促时光反转,任爱意泛滥。如果我们仍然把话题局限于高中时代的“简爱”,至少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向学长学习,为二中的复兴献计,为贫困学子助力;养甘泉品质,法苦竹风骨,也许聚会就有了不一样的格局。让我们一起将目光投向远方,为学弟学妹传递正能量。

  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不是看富人有多富,而是看穷人有多穷。同理,我们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人上了一本,而是培养了多少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忙于赶超的今天,素质教育远未落地,高考状元就是镀金名片,升学率就是GDP!值得庆幸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因二中教育而终身受益”的理念很接地气。实话实说,由于体制的束缚与生源的萎缩,二中的形象有些落寞。唯有另辟蹊径,才能浴火重生。

  衡水二中已成为应试教育的圣地,松滋二中理应高擎素质教育的火炬。重新出发,寻找快乐,当教育回归学生本位,就会散发“苦竹拔节步步高、甘泉泛花朵朵甜”的清香。当读书快乐成为一种常态,苦竹甘泉的风采一定会引领新时代。

  我们重新走进校园,回望步入社会的起点;我们再次走进课堂,寻找重新出发的力量。既然涌动的甘泉可以重现生机,那么坚韧的苦竹必将绽放新绿,未来的松滋二中值得期许……

 

 

 

  作者简介:肖文正,1986年毕业于松滋二中三(5)班,曾任《湖北航天报》总编,现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纪检工作。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