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练——杂文作家走进河北邯郸永年四中传授写作经验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24-09-06 【来源:站内原创】 【作者:高伟】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一、读书:光明正大地偷窥。


1一个人要想写得随心所欲,就得读书积累。好比一个人要有一缸的水,才能尽兴地用舀子舀水。

有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时才会形成语文的能力。当一个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才能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2现在大家都愿意挣钱,不愿意贫穷,这没有什么。

巴菲特说,他认识的成功者没有不乐意读书的。就是说,你就是以后想成为有钱人,有重要影响的人,非读书不可。

3曾国藩也说: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4读书就是青蛙到井口站一站,吹吹风,看看天。


二、记日记


1.青岛有一个作家叫薛原,过去曾在海洋研究所工作,有一次跟船出海数月,别人在船上多是吃喝浏览,只有他,天天记日记。事后他就是写了一本《出海日记》,非常珍贵的一本书。

他女儿出生了,第一天他就记日记。如今女儿上了大学读研,在同龄人中是上好的画家,已经用画作养活自己了。他的写给女儿的日记,是送给女儿最好的嫁妆。

薛原是我在青岛报业集团的同事,正宗的学者。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听、读、记。这是读书的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渐次升高。


我记了50多本笔记了。我的包里永远有一本笔记本。都是诗歌的灵感句子,或者别人的好思想好句子,惊动了我,我就记下来。我想说,这是我写诗最大的资源库。如果没有这个习惯,我不会是今天的这个自己。我曾经把笔记本分类过:碎句子类;爱情类;爱自己类;读书写作类;尹烨等当今知识学者类……

其实,我也不是太依靠这些笔记,但是,记录它们的过程,是相当重要的。


四、讲故事


用讲故事的方式写作文,会特别出效。平时记下一些听来的小故事,会用上的。

1、苏童讲文学作品的突袭感,讲一个作家回忆父亲,文章里写道,作者一直跟父亲关系冷淡,在父亲去世一个月后,看到盥洗台上父亲的剃须刀,无意打开后,父亲的胡须茬掉了出来。

2、一个作家讲到自己的故事。起前一阵***妈说,老家下雨了,雨很大,她想给姥姥打个电话问问怎么样,拿起手机,才想起姥姥已经不在了。

3、罗振宇曾说,高考试卷中不能出现冰淇淋这个东西,起初不让人理解,后来知道,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些贫困地区的高考生,从没吃过冰淇淋这样的东西,他们如何去理解和写作它呢。这样的故事搁在作文中,比很多的道理都有劲。


五、熟记一些诗,古诗和现代诗。用在作文里,是很壮观的,很加分,很支愣。


董宇辉就最擅长于这个,因此有了那么多丈母娘。


六、真实。


真实这个事情很难把握,包括成熟的作家。

这个阶段李娟特别火,她的《我的阿尔泰》原本是散文,被导演演成了电视剧,很受欢迎。李娟最让我震动的,是她的真实。她竟然说,她喜欢单一重复的工作。这在文学当中,是“不正确”的讲述,“正确”的讲述是不喜欢重复的工作。但李娟诚实地说自己。这让我感到,她是一个如此接纳生活和自己的人,和自己和解的人,一个安静的人,有内核的人,就是重复的工作也没有让她的内核有损失。

很多很多的作家,包括我,特别容易“犯正确”。就是过于把“文以载道”放大化。这样容易纵容作家太过于说“正确”的话,说“正确”的观点。但李娟的真实反而是一个另类,也久久地震撼了我们。


(作者简介:高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出版诗集、随笔集20余部:《她传奇》《他传奇》《爱传奇》《玫瑰.蝴蝶.梅花》《去南边找北》《包扎伤口还是包扎刀子》《生命从来不肯简单》《爱自己就是接纳自己》《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等。作品在《诗刊》《星星》《作家》《文学自由谈》《中华读书报》《今晚报》《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中发表。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