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两篇例文。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当年发表的作文(《生活中的黄金比》《“第一桶金”》)。二者都属于特定情境的记叙和感悟。多年以后重读这两篇少儿作文,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写作四要素”——
首先,珍惜表达的冲动。
《生活中的黄金比》记录的是小作者在数学课上学到“黄金比”概念之后兴致勃勃,先后用表弟的脸型、墙上的奖状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妙用无穷。
而《“第一桶金”》则叙述了小作者试图在校园里做点小“买卖”、赚点零花钱却一次次碰壁,最终回归课堂勤练“内功”的过程。
这两件事,都是小作者的亲身经历。他记忆深刻,而且意犹未尽,有许许多多的酸甜苦辣要“吐槽”,有强烈的表达冲动,所以写得生动曲折、妙趣横生。
第二,注重表达的行动。
可“表达的冲动”经常有,“表达的行动”却不一定有。我们往往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告诉自己“以后再写”,可等我们终于坐下来提起笔却发现,当初那种“不吐不快”的表达冲动已经没了,那些生动鲜活的细节也大部分忘记了,于是,干脆就不写了。
今天重读这两篇作文,很庆幸当初孩子能够趁着自己还 “感慨万千、不吐不快”时趁热打铁先写下来了,哪怕第一稿还很不成熟,先写下来再说,后面再去润色完善,一篇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就此诞生了。
而且,“先写再说”“写完再润色”的过程,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不知不觉就积累成素材,考场上便可信手拈来。
最怕的是有想法没行动。美国女作家雪莉•艾丽斯出版了一本写作指导书,书名就叫《开始写吧》。我想对大家说,开始写吧,勤于练笔,日积月累,必能丰收。
第三,注意表达的技巧。
阅卷时间很紧,往往来不及细读,只能迅速判断这篇作文大概属于什么等次。一看标题好不好;二看结构是否完整;三是读一下开头几段和结尾,看看作者的文字功底行不行、是否有亮点,有没有扣题。
这两篇作文,有哪些地方符合中考高分作文的要求?1.标题简洁精当。2.开头、中间、结尾多次点题,通篇每个素材都为主题服务。3.篇章结构大体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趋势。13岁能做到这样,很不错了。4.运用了多种技巧,语言风趣幽默,情节跌宕起伏,亮点很多。5.以真取胜,以情动人。
不符合中考高分作文要求的地方又有哪些?1.篇幅偏长。2.段落偏多。3.题材有可能引发争议,考场上不能冒这个险。
最后,信心堪比黄金。
“信心”+“坚持”,是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发动机。有两个朋友:甲功底好却多年不写作,现在提起笔来思维枯竭;乙当年功底一般但热爱写作,笔耕不辍,最终成了以“笔杆子功夫厉害”著称的人。
真正的英雄总是一次次迎难而上的,如同《孤勇者》。
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学,无论你目前的作文基础是怎样,只要不断阅读、坚持练笔,揣摩别人的好作品,从中吸收营养为我所用,就一定可以下笔如有神。那就从现在开始,从这次中考的考前准备开始吧!预祝:文思泉涌,马到成功,用生花妙笔,开启未来华章!
(作者简介:林永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杂文月刊》《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美国《侨报》等发表作品数百篇并被广泛转载。作品30余次入选年度《中国杂文精选》《中国最佳杂文》、《青年文摘》典藏本、中学语文试卷等。获“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全国评选第二名、《杂文报》征文特等奖等。出版作品集《穿越思维的篱笆》(群众出版社“当代杂文名家书系”)。2021年3月《杂文月刊》“名家新作”专栏推介。)
编辑: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