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做构建和维护良好社会环境的“清道夫”——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第30次年会上的讲话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06-2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段柄仁】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首先,我代表北京杂文学会,对为鲁迅杂文奖评选作出贡献的同志表示感谢。对所有获奖作者,表示祝贺。刚才李庚辰同志代表联谊会组委会作了一个简短的、朴实的、通气性质的工作报告,我赞成这个报告,想再讲点补充意见。

  这次会议是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的第30次年会。第一次是1986年由胡昭衡同志主持,在北京市召开的。当时曾商定成立在国家法定部门正式注册的法人实体组织——全国杂文学会。经过各方努力,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而且在短时期也没有实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又商定成立由北京杂文学会牵头,各地杂文组织自愿参与,一年举行一次联谊活动的行业联谊性组织,就是我们现在的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这样一个全国性非法人实体的比较松散的组织,能够年年召开大会,除有一年停顿外,连续30年,开了30次,实在不寻常、不简单、不容易。

  说它不寻常,是因为联谊会在我国杂文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全国各地各自为战的杂文组织,利用年会形式联合起来,为不同地区的杂文作者,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舞台,开辟了直面交友的渠道。这种有组织有计划、连续不断、相对稳定的杂文界全国性活动,即便在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相对安定的17年也没有实现,但在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潮实现了。这使杂文发展由单兵作战到小分队分散作战,进而迈向了各路队伍协同作战的新时期,是杂文史上应当重重地记一笔的开创性、节点性、标志性事件。

  说它不简单,是因为杂文这种批判性艺术,常常是在社会发展的风口浪尖上讨生活。“文化大革命”中,一度被打入“死牢”,即便是上世纪80年代起而复生时,也未完全解脱思想和心理上的镣铐。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的建立,等于向世人宣布,由鲁迅先生开创的杂文这面扶正怯邪的大旗,又被高高举了起来。它说明杂文这种艺术形式本质是革命的,与时俱进的,具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今天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这30次大会虽然讨论的问题各有侧重,取得的效果程度不同,但每一次都对在新形势下辨明杂文发展方向、开拓杂文发展道路、发扬杂文独特优势、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发挥了固本、扶正、鼓励、抗压、助困等功能。

  说它不容易,一是组织联络不容易。各地杂文组织的成立早晚,人数多寡,层次高低,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等差距较大,愿望和要求各有所需,还有不少组织处于起伏动荡时有时无状态,加上认识上的差异,人事上的矛盾,都使联谊会的联络工作常常处于步履维艰,“开会一天,协商一年”状况。二是召集会议不容易。不论在哪里召开,哪个地区的杂文协会都需倾其全力,最困难的是资金的筹措。即便有财力支撑,也还有住宿、交通、会场、参观、贵宾邀请等会务工作,劳心、劳力、劳时、劳财,常常是“一次会议,一年筹备”。三是坚持下来不容易。我们是行业性社团组织,但这个行业是业余爱好,不同于以职业为纽带、以专业人员为核心的钢铁协会、医学会等社会组织,没有像实体行业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我们也不是具有国家认定的机构编制和财政支持的法人实体,一切活动都需向有关方面寻求支持。因此,每一次聚会都要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加之客观环境不断变化,许多难题不期而遇,能坚持年年召开,确属难能可贵,但愿今后能坚持下去,并越办越好。

  应如何估价我们这30次联谊会对杂文事业的影响呢?应当说,影响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结论应当是巨大的,深刻的。首先看这30年杂文创作,虽然遭遇种种困难,但总体上数量在大幅增加,质量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特别是网络杂文,虽然是泥沙俱下,但可称汹涌澎湃。其次杂文的理论研究,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探讨性理论文章大批涌现,认识不断深化。再次杂文队伍也在发展壮大,一批中青年杂文人才正在崛起,特别是网络写手令人触目。总之,这些成就是在国家正确的大政方针引导和落实中取得的,是和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互相呼应紧密相连的,但我们这30次联谊会也起了巨大的引领、疏导和助推作用。

  在谈论我们联谊会的成就时,不能忘了其创建者、开拓者。首先应当说创建和开拓者是一个理念相同或相近的群体,既包括中央部门和各省市杂文家中的倡导者,也包括各地的积极响应者。比如老一辈杂文家高阳、夏衍、罗竹风、廖沫沙等,都是积极支持和参与者。我们联谊会第二任会长徐惟诚和第三任会长李庚辰等同志,也花费不少精力。但领军人物、发起者、组织者是以李欣为笔名的胡昭衡同志。他于上世纪30年代加入“左联”,之后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过骑兵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做过天津市市长,是“文革”前和“三家村”齐名的官员兼杂文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他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全身心投入杂文事业中,不仅以李欣笔名写了大量高质量杂文,而且在不少人对杂文仍然噤若寒蝉的形势下,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大声疾呼杂文作者应继承和发扬鲁迅传统,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他积极奔走于新老杂文家中,为推动建立杂文学会,跑了10多个省市。首先支持高扬同志主政的河北省,组建我国杂文史上第一家法人社团组织——河北省杂文学会。紧接着,他带头组建了北京杂文学会,并担任会长13年。与此同时,他以北京杂文学会和河北杂文学会为依托,与高扬和上海、山东等地的一些著名杂文家,发起多种形式的杂文研讨会,开展省市间杂文联谊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领头发起、建立了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他理所当然地被推举为首任会长,并连任两届,任期12年。12年中几乎每一次年会,他都亲自操办,具体领导,并做指导性讲话。他对全国杂文事业在“文革”浩劫之后复兴的功绩,至今无人可比。他十分关注中青年杂文家的健康成长,总是对他们关照指点、扶困解危。在李升平同志处境十分困难时期,他伸出援手,称其为“杂文界的好战友”。不少同志接受过他的直接教导和支持,有明文记载的就多达20几位,没有记载的不计其数。这在我国杂文界,除鲁迅先生外,还未见第二位。在杂文理论研究和阵地建设上,《杂文界》和《北京日报》杂文版等都是他直接领导下创办的。他是继鲁迅先生后,新中国杂文事业的一面旗帜,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他对杂文事业的贡献。

  全国杂文联谊会能坚持30年连续召开,其基础性条件是我们的杂文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助推和清道作用,受到人民群众喜爱。我们的杂文作者在创作大量思想艺术品味俱高的作品的同时,不少同志以德才俱佳的表现,赢得本单位以至社会的赞扬。我们在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第30次年会召开之际,还应记住并学习为新时期杂文事业增添光彩、赢得良好声誉的同志。我们有一批在杂文创作上取得显著成就,获得全国性作品评选大奖者,有辛苦编选系列优秀杂文、为方便群众阅读和杂文理论研究花费巨大心血者,有如凛凛然对簿公堂、为杂文增光的李升平、袁成兰、石飞等同志,还有为杂文界沟通联络做了大量工作的组委会诸同志和为每一届年会的筹办做出重大贡献者,等等。如果在这些同志中再选出一个标兵,我首推袁成兰同志。首先是因为她著作等身,在杂文创作、杂文阵地建设和杂文活动中做出了特殊贡献。她年逾80,体重80多斤,仍有精品佳作迭出,还担任两个刊物的主编,堪称杂文界的劳动模范。其次是她的美好追求、凛然正气、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抗压能力,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在那篇因揭露顶头上司舞弊的杂文引发的10年官司中,她那种坚持真理、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展现了真正杂文家的骨气。回过头来看,这场官司的胜诉,不仅是袁成兰的胜利、法治的胜利、正义的胜利,对我国杂文事业,更是意义非凡。杂文的存在和发展,在于它强烈的批判精神,是批判的艺术。袁成兰的一篇扶正怯邪、激浊扬清的杂文,一发表便遭受无情打压。如果这场官司袁成兰败诉,在坎坷道路上奋进的杂文事业,必将遭受严重挫折。可以说,她的胜诉,有抢救我国杂文事业于水火之功,也是对杂文作了一次广泛深入的宣传,使杂文堂堂正正立于文化之林;对杂文创作更是一次激励,大大增强了杂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场官司在新中国杂文史上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第三是她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她不仅帮助不少弱者打赢了官司,还资助了一批贫困青少年上学,被群众称之为“侠女”“义士”。第四,她有深深的爱国情怀。1998年她与香港诗人蓝海文、台湾诗人舒兰在香港举办《三蓝诗画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地”文化界首次公开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一位参观者对她说:“大陆灾难太多,由于政治原因,使艺术家不能更好地为人们造美,小姐如到适合你为艺术献身的国土去生活,我相信任何地方都会欢迎你。”成兰回答:“中华民族有个光荣传统,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不论发生什么灾害,或自然灾害,或政治灾害,我们只有抗灾的义务,没有逃难的权利。”真是豪气冲天,掷地有声!总之,袁成兰的为人和杂文创作,有鲜明的鲁迅风骨,是新时期继承并发扬鲁迅精神的榜样。

  回顾历史,目的是做好当前工作,明确未来的目标、方向。首先是进一步认清我们的历史责任,使我们的杂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同轨、同车、同行,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者、捍卫者、清道夫。这是当代杂文立足的基础、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的保障。这需要我们眼望星空,用历史眼光、国际视野、国家情怀,审视我们的事业,从某一地区、某种职业、某个派别以至朋友圈中解放出来,提升生活品质和杂文内容的高度和广度。这需要脚踏实地,立足于生产生活的第一线,扎根于人民大众中,与群众同思同想,使创作源泉涌流。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这是把杂文事业推向新境界的不竭动力和有效手段。但不可把获取互联网的丰富信息与深入生活等同。手机信息十分方便快捷、丰富多彩,但与直面生活比较毕竟是“二手货”,替代不了到群众中深入考察、体验、调查研究。“低头族”代替不了“步行族”。这需要苦学深思,积累知识,增进学养,提倡系统读书,特别是系统学习基础理论。那种看报只看标题,读书只读提要,以碎片化信息代替系统读书,只能在知识的浅层次上徘徊,很难得到真知灼见。

  其次,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创新杂文创作,壮大杂文队伍。我不赞成作家只从网络信息中讨生活,不是不要网络信息,恰恰相反,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存格局,给传统杂文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良好发展际遇。杂文是时代潮头的浪花,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其基本特征之一。网络时代,人人一个喇叭筒,为人们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的行使,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杂文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一大批草根性杂文作者,正在以网络为依托,迅速发展成长,作为以传统杂文作者为主体的杂文组织应给以悉心关注,认真向他们学习,并给以热心支持,适当引导。可以预见,一旦传统杂文和网络杂文深度融合,必将开创杂文事业的新境界、新时代。

  第三,应加强杂文队伍自身的修养。杂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绝大多数是枪口对外,很少向自己开炮。但你要打得好,必须选取中目标,精通枪法,这就需要练好眼力,选好角度,学好技巧,强化自身修养。当前应注意四个方面的修养:一是坐得正。这是对杂文作者的最底线要求。坐在人民大众的位置上,为人民大众伸张正义,是杂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屁股不可坐歪,去维护小众利益甚至个人私利。我们常讲应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应注意言行不可偏离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手中的枪,不可乱放,防止伤了自己人。二是戒浮燥。我们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在社会迅速发展中,也造就了一批“一日暴富”“一夜成名”者,一股浮燥风气,也随之而起,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丧失诚信,随处可见,且难以扼制。在杂文队伍中,突出表现是写文章求快不求深,求多不求精。快餐式、闪电式杂文在浅层次徘徊往复。有的同志以“一快夺千金”“萝卜快了不洗泥”为指导思想,不愿花费精力读书、调研,在思想深度上下功夫,在艺术上精雕细刻。切记急于求成是难有精品佳作的。对待突发事件,缺乏冷静思索,急于发声,跟着互联网的众声喧嚣起舞,常常陷入被动。我们既需要激情,没有激情不可能成为杂文家,也需要理智,光有激情而缺乏理智,往往容易讲过头话,做糊涂事,甚至一失足而栽跟头,成千古恨。三是讲包容。杂文队伍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是社会精英,思想异常活跃,遇事常有独到见解,且争议不断,甚至形成有形无形的派系。应当说这是常态,也并非坏事。我们的写作常常由争议问题触发,我们的认识也伴随争议不断深化。争议就是矛盾斗争,是向真理挺进的动力。但争议并不都是你死我活的零和矛盾,在和平发展时期,绝大多数是在同一目标下,对达到目标的道路和手段的不同认识,在争议中常常能达到双赢或多赢,以致采多家优长而迈入更高境界的效果。因此,在争议中既要讲原则,又要讲包容。讲原则,就是分清是非,这是杂文能立足的根基。讲包容,是对同志间的不同意见的包容,也就是在争议过程中设身处地多想对方的处境和长处,追求各有所获共同提高的效果。切记动不动就火冒三丈,上纲上线,高举棍棒,企图置对方于死地。总之,杂文队伍增进团结,加强凝聚力,不同意见和派别的相互包容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四是强内心。我们的杂文承担着兴利除弊的任务,它对社会矛盾的迅速发现,及时反应,特别是对假丑恶的尖锐抨击,使作者常常处于风口浪尖中,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因此,要进入杂文这个“行当”,就必须修炼内心,不断提高抗压能力,使之强大起来。近些年在高层次人群中,精神疾患者增多,杂文队伍也不例外。短短三年中,我们就有两位正当盛年、才华横溢、杂文硕果累累、正处于事业蒸蒸日上的同志,被一种抑郁病患悄然侵入,连续袭击那颗平时未重视锤炼的柔弱的心,一时难以抗压,甩手离我们而去,使我们心痛难忍。两位朋友的沉痛教训,敲响了警钟,使我们认识到,一定要时刻注意修炼自身的内心,使之保持强大状况,不仅要树立美好理想,还要锤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和自信,严防外力对信念的冲击;还要敞开心扉,让足够的阳光照射,使内心保持四射的活力,警惕心灵深处的自我封闭,自觉打开窗户,通风、透气、见光、加热。炼就抵御风寒侵袭的强大内心,就会进入“任凭风聚雨骤,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真正做一个立足于时代潮流前沿,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职责,以杂文的武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构建和维护良好社会环境的清道夫。

  (作者为北京市原市委常委、秘书长,北京市杂文学会会长,现为全国杂文学会联谊会名誉会长,杂文家。)

  编辑:杨东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