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省委书记写杂文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9-09-12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吉同】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1983年9月25日,《福建日报》发表了一篇《姜局长别发怒》的杂文式的评论。文章痛快淋漓地抨击了时任省盐务局长姜浩序利用职权占用4套住房的行为,人们读后无不拍手称快。殊不知署名万史兴的作者,正是时任省委书记的项南(《世纪》2018第5期P4)。省委书记写杂文,而且锋芒毕露指名道姓,令人打心眼里赞赏。

  杂文专司针砭时弊之责,又有“短平快”优势,故深受百姓喜爱。像项南这样主政一方的“大员”写杂文,好处很多。之一,能把杂文的功能和效应提高N倍。普通作者人微言轻,很难望其项背。之二,能凝聚人心。老百姓最恨什么?最恨特权和腐败。然而,他们即使有一百个恨,但多也只能“干着急”。像项书记这样写下檄文,代表的正是他们的呼声,人民怎能不欢呼、不拥护呢?之三,有利于消除官僚主义。写一篇优秀的杂文,还是需下点功夫的,起码要立意精当,事实清楚,褒贬准确,语言生动。这就要耗费点脑细胞,这个过程正是疗治官僚主义的良药。之四,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形象。杂文有两个特点:作者多为平民,内容充满正义。一位领导干部能从平民的视角著文,爱憎分明,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共振动,做到了这一点或向这个方向努力,其良好的形象想没有都不可能。之五,有利于提高非权力影响力。写杂文也是一种手艺,常言道艺不压身。而这样的“艺”尤利于产生魅力,魅力就是非权力影响力。对于一位领导干部来说,这样的影响力比金子都可贵。

  与项书记写杂文的那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杂文,尤其更需要像项南这样的作者。为什么?随便说几点吧:中央提出要对腐败分子保持高压态势,杂文正可为之摇旗呐喊,乃至横刀立马;现在有不少“两面人”,当面表忠诚,背后拉圈子,杂文正可撕其画皮,露其“麒麟皮下的马脚”;有的人抱残守缺,盲目排外,与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要求背道而驰,杂文正可对之“望、闻、问、切”,疗治顽疾;有的人热衷搞形式,“假大空”满天飞,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杂文正可前去骚扰,乱其阵脚;社会中充斥着暴戾和愚昧,坑蒙拐骗不断发生,杂文正可对之发起冲击,扫荡丑恶;社会上还有不少弱势群体和冤假错案的受害者,杂文正可前来嘘寒问暖,救助弱者……总之,需要杂文“亲临”的地方太多了。假如由项南这样重量级的人来写,必定会产生极大的震撼和威慑作用。令假恶丑胆颤心惊,使真善美眉开眼笑。当然,杂文不可能包打天下,但她嫉恶如仇、一往无前的精神、勇气和产生的作用也不能小觑。

  其实,高级干部写杂文,在党的历史上并不鲜见。谢觉哉、黄敬、“三家村”、夏衍、夏征农、陶铸、胡乔木、林默涵、高扬、胡昭衡、宋振庭、徐惟诚、谷长春、高占祥等等,都是写杂文的高手和大家。1978年中央党校教育长宋振庭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杂文《马尾巴·蜘蛛·眼泪及其他》,嬉笑怒骂,振聋发聩,为配合当时的拨乱反正起到了作用。从历史上看,“省委书记”写杂文的也比比皆是,也随便说几例:李斯的《谏逐客书》、韩愈的《马说》、柳公绰的《太医箴》、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刘基的《卖柑者言》、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胡适的《差不多先生传》等等,都是流芳百世的好杂文。前几年,听说浙江某位在职的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写杂文,众人知后甚感惊奇,就像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一样。这种现象极不正常。

 

  (作者简介:刘吉同,河南省新乡市杂文家,笔名为红河水、云边客)

 

  编辑:张启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