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原生家庭的救赎
分享到:
编辑日期:2017-11-2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栩】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在上世纪提出的“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直到近些年才在我国广为流传。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及孩子组成的家庭。待到孩子长大,成婚生子又会组建成新的家庭,这就称为“新生家庭”。

  这样的一种概念是在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一个科学依据,原生家庭对于人的情绪、人格及行为是有塑造能力的。

  先说个“原生家庭”之外的另一种概念——“PTSD”,PTSD,全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到自身安全的事件以后导致这个个体延迟出现或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我国古语上的“因噎废食”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可以体现PTSD的基本特征。

  说起“PTSD”这个概念,主要是笔者想要表达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塑造能力。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成长,潜移默化、多多少少都会继承父母的一些模式,比如如何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教育小孩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以心理学和行为学看来是有理论依据的。

  那么,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又有多大呢?成长在原生家庭里的一个人,长大、结婚、生子组成新生家庭之后,在与自己的配偶、子女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的某一刻会让人觉得自己的行事风格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这些行事风格却是自己当时极其厌恶的。这时候,常常会让自己感到困惑,甚至惶恐。

  从原生家庭过度到新生家庭的人常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原生家庭固有的模式照搬到新生家庭里,即使有些模式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刻意规避错误的模式,想要去达到不同于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状态,这样的思想最后的结果则是一些好的模式也没有传承下来。鲁迅先生说:“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很少人知道这句话,理解这句话的人更少。笔者认为“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的同时也要“留自精华,去自糟粕”。这样的一个人才会拥有长远的进步。

  我国的幼儿教育目前还是将幼儿甩手给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来带,这样一来,新生家庭这个概念就没了。孩子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长大,孩子的孩子也要受到同一个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的进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哀。

 

  (王栩,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现就职于湖北省松滋市杂文学会、松滋市东方书院,为“东方乐读”微信公众号编辑。)

 

  编辑:东方

友情链接